工行用工问题分析
1. 问题背景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规范金融机构支付结算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金融机构应当遵循市场原则与自愿协商原则,制定公开透明、合理合法的支付结算服务收费标准。然而,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在用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问题表现

工行用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工方式不规范:工行在用工时存在“工会代表照单全收”的问题,即工会代表代表员工与工行方面进行“一揽子”协商,无法实现员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
(2)工资水平过低:工行在部分营业网点使用“欠薪”等违法或不合理手段,从而导致员工收入水平过低,无法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3)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工行员工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跟踪研究发现该银行从业人员高管的流动性明显较低,有的高管服务该银行达30年之久,局限了年轻人的发展空间。
3. 问题原因
工行用工问题主要源于其历史惯性问题和组织架构问题两个方面。
(1)历史惯性问题:工行作为国有银行的代表,由于历史原因和银行体制下的行政管制,习惯于集体化、层级制和人情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支付服务领域的应用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不够透明、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的出现。
(2)组织架构问题:工行在管理架构上的缺陷,也导致了该问题的出现。比如说,工行作为一个大型国有银行的特点是,**管理团队常常缺乏对地方营业网点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地方网点在执行用工方面的规定时存在灵活性太大、单方面解释法规等问题。
4. 解决措施
**及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工行用工问题的监管:
(1)金融管理机构完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明确用工标准,规范金融企业用工行为。
(2)工行应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改进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工作,使员工得到更好地发展机遇。
(3)加强员工参与,建立员工代表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中来,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只有坚持市场化原则和被市场需要而存在的原则,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用工模式,才能建立金融行业公正规范的用工机制,使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推动**的金融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