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近50%!创业板到底了吗?
创业板的投资体验似乎总是比其他板块要来得**。今年以来,创业板指在1月30日见顶后持续走弱,中途虽有冲高反弹,但在高波动的同时跌幅也相对更深。
截至12月18日,创业板今年跌幅已达-22.4%,较21年7月的高点更是回调近50%。

创业板为何持续走弱?
总结起来,创业板前期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存量博弈导致资金分流。
近两年市场始终围绕经济复苏的预期进行博弈,对于后续政策强度的分歧有所加大。同时,海外持续紧缩的流动性也让外部资金开始流出。在市场增量资金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存量资金出现分流,主力流向了今年更热门的央企改革、数字经济等热点题材。
其二,指数本身重仓行业的拖累。
从指数成分上看,创业板指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其行业分布中,新能源就占据了近三成的权重,其中某龙头股已经占到了15%。而今年新能源板块的调整幅度是比较大的,创业板指也相应被带跌了更多。

创业板如何走出调整?
回顾历史,创业板也曾经历过两轮较深的跌幅。而在此之前,往往板块也积累了较大的涨幅。

以2012年-2015年为例,创业板指开启了历时606天的上涨行情,区间**涨幅达到562%。在此之后开启了调整周期,跨度长达823个交易日,指数回调到1249点的位置,区间**回撤接近-70%。
从调整周期下的指数表现来看,跌幅**、跌速最快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前期,短短60个交易日就形成了阶段低点。后续指数便开启了长达16个月的反复震荡,直到2018年10月指数才企稳,但反弹也来得迅猛,短短20个交易日就修复了40%。
对比本轮调整周期,相较上一轮时间更短,跌幅也更小。但与上一轮相似的是,同样围绕2022年10月形成的阶段低点,反复震荡了14个月。
由此可见,创业板指的底部通常不是一次到位,磨底时间较长,但一旦拐点得到确认,修复速度也会更加强劲,一不留神就容易错过行情。因此,保持底部在场对于创业板的投资而言尤为重要。
创业板的底部过去了吗?
创业板在经历持续调整过后,当前估值已经回调到了相对底部的区域。市盈率已经处于过去十年历史前0%的极低分位,为后续修复积累了充分的空间。

当然,低的估值不是判断触底的**指标。股票价格上涨的基本动力仍要源于估值的提升和盈利的增长。
估值方面,海外加息已临近见顶,市场普遍预期明年开启降息,因此估值分母端对创业板的压力将趋于弱化。
盈利方面,虽然目前**经济内生动力略有不足,但政策支持较为有利。后续基本面持续修复将为成分股盈利提升奠定基础。
因此,短期海外的限制因素已经得到实质性改善,而基本面的修复则需要时间来进一步确认。但是,站在市场周期波动的前提下,抓住相对底部的区域,往往能提高我们投资的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