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

市场起起落落 如何保持“淡定”的心态?

  近十个交易日(2024/03/26-2024/04/10)沪指5阴5阳,甚至一度跌破3000点,跌宕起伏的剧情让很多小伙伴“破防”。

  有人吐槽,“韭菜”又回来了。

  但市场起起落落,不淡定或许才是股民常态。

  1、短期行情起伏让人焦虑

  下图是截至昨日(2024/04/09),代表A股整体表现的万得全A今年以来走势图,很明显的“V”字走势,期间振幅达19.9%,**回撤达-19.68%。加上清明假期前后A股震荡调整,难免让人情绪波动。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24/01/02-2024/04/09

  2、波动大让人很难“淡定”

  曾有人戏言,A股就是“涨涨跌跌跌跌跌跌”。其实从全球范围看,A股表现并不差。

  以大盘“3000点”为例。上证指数**次收上3000点,是2007年2月26日(收于3046点)。

  以这个日期为基点至今(2024/04/09,下同),全球重要市场表现如下: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07/2/26-2024/04/09

  统计区间里,代表A股整体表现的万得全A指数表现并不差,位于中上游水平,甚至好于近两年大热的日经225指数。

  为何很多人投资体验不好呢?

  首先,很多人将上证指数(大盘)与A股挂钩。上述统计区间里,大盘几乎原地不动,的确“拉胯”。

  但我们多次提及,大盘≠股市,大盘只能反映沪市或者说40%的A股,是“失真”的。

  其次,A股波动率大。时机把握得好,可能就是天堂;反之或是地狱。

  全球重要股指年化波动率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07/2/26-2024/04/09

  3、市场氛围让人很难静心

  心理学有个 “手表定律”,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特别是股市里,报道、消息、八卦满天飞,各种解读也会自动“喂”到你嘴边。

  犹如手表定律,知道得越多,情绪影响越大,“选择困难症”往往越强烈,反而更容易焦虑。

  而且股市中不少人是抱着“暴富”心态入场的,赚快钱、大钱是目标。一旦快不起来,甚至亏钱,就会很焦躁。

  如何保持淡定?

  投资领域,天道不**酬勤。

  之前介绍的88年不换仓、涨幅3000多倍的基金,秘籍是“龟息**”。

  30年都保持年度正收益的千禧年基金,在2021年时主动劝退短线投资者,也是为了寻找志趣相投、理念相近的长期投资者,希望共享绩优公**期发展红利。

  投资中的焦虑多与“短视”相关。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些,相信时间和复利的力量,或许会更轻松。

  1、细水长流的力量

  看一组数据。

  如果你的股票每天涨1%,一年240多个交易日,收益是731.60%,也就是7.3倍!

  如果每天涨2%,就是5248.49%,52倍!

  再疯狂一点,每天都涨停的话,一年是18990527646.05%,1.89亿倍!

  投资中细水长流的力量,或更惊人。

  2、牛股可能很“闷”

  A股里,上市以来至今涨幅**的股票,是一只白酒上市公司。

  1994年5月9日上市至今,经过726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619倍。

  统计数据显示,在7268个交易日中:

  涨幅超过9%(接近涨停)的,仅77个交易日,占比1%

  涨幅3%-9%的,仅712个交易日,占比10%

  跌幅超过3%的,有644个交易日,占比9%

  其余80%的时间,都是平淡无奇的。

  也就是说,这只白酒股在成为A股涨幅**的30年征途中,接近涨停的日子,1年不到3次;换句话说,4个月都碰不到一次。

  牛股往往“很闷”,只要小碎步稳定前进就行,通常不需要天天盯盘。

  3、时间创造伟大的投资,而非时机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曾说:我们对短期的未来知之甚少。就算我们对短期有**观点,也不能(或不应该)对它有太大的信心。我们真的不应该关心短期。毕竟,我们是投资者,而不是交易员。

  我相信周期一直存在,这意味着未来总是会出现衰退和复苏。

  自1920年以来,已经发生了17次经济衰退以及一次大萧条、一场世界大战和几场较小规模的战争、多次对全球性灾难的担忧。

  然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一个多世纪中,平均每年的回报率约为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