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研究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
作者:LR •更新时间:2024-09-05 18:16:47•阅读 0
在9月5日举行的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邹澜详解了货币政策框架完善思路。
他表示,首先是需要考虑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金融市场日益发展,融资结构不断变化,这些都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我们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将其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的价格性调控工具的作用。同时结合形势变化,研究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让货币统计更符合实际情况。
邹澜表示,其次要改革利率调控机制。以前政策利率比较多,市场参考起来有时会拿不准。目前央行已经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淡化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将7天期逆回购由原先的利率招标改为数量招标,也就是说充分满足**交易商的投标需求,利率不再是中标结果,而是**银行根据实施货币政策等需要确定的数量,不再是**银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而是**交易商根据政策利率和他们的市场判断共同决定的,这有利于提升机构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
邹澜表示,未来还要进一步健**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适当收窄利率走廊设置的宽度,更好引导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同时在利率传导上,着重提高**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更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利率,促进市场利率由短及长顺畅传导。
他表示,为避免影响政策利率对**市场报价利率的传导,过去每个月中期借贷便利的操作时间,原则上都将安排在**市场报价利率报价发布之后,价格由投标机构投标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