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打击职业背债行为
作者:LR •更新时间:2024-10-22 16:16:40•阅读 0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农民工误入歧途成为“职业背债人”,在获得高额分成后,并未过上理想的生活,反而被持续催债、东躲西藏。同时,“职业背债人”呈现出产业化发展趋势,其背后往往暗藏着完整的黑灰产业链。
所谓“职业背债人”,是指专门为他人有偿承担债务的人员。这些背债人通常没有信贷记录,与中介合作后通过夸大或虚构自身资产、职业等情况从金融机构获取高额**,在分得一些“好处费”之后,再将剩余金额转交他人。相关中介在招收“职业背债人”时,一般倾向于选择收入低、无社保、文化水平不高且无偿债能力的群体,这类人群往往容易受利益诱惑,且即使还不上钱,放款方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对于“职业背债人”而言,通过出卖信用看似可以获得高额收益,实则得不偿失:不仅获得的“好处费”远低于背负的债务总额,而且个人征信将受到严重影响。从法律角度看,“职业背债人”不但需要承担归还欠款的民事责任,还可能涉及金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此外,背债时提供的身份证、银行卡、户口簿等个人信息,很可能被中介用于**、**等违法犯罪,给背债人带来意料之外的伤害。从经济社会层面讲,“职业背债”骗取**的行为还容易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坏账和呆账,对**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冲击,影响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
因此,针对“职业背债人”职业化、产业化现象,必须采取法治手段推动多方共治。首先,要加大对职业背债行为及背后黑灰产业链的打击力度,提高“背债人”、“黄牛”、**中介等利益链条各环节的违法成本,从而形成有效震慑。其次,金融机构要提高警惕,加强**审查,防范金融风险。**,要加强对相关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让更多群众了解“职业背债人”的法律风险,警醒他们切不可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毁掉个人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