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相关文章
-
年中经济观察丨“新场景”带出“新活力” 以城市更新促城市更“新”
口袋公园也可以成为城市文化新坐标 今年以来,各地还积极建设各类精品口袋公园,特别是统筹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绿地,将它们与城市文化相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
-
中国经济“新意”浓浓
自2018年我国首次正式发布“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以来,这一数值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占GDP的比重也逐年增加。 在笔者看来,“三新”经济增加值持续攀升的背后,是各地立足实际,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
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生态修复为城市增绿增收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郑曦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以绿色发展为理念,系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塑。生态修复也从传统的绿化补植,升级为兼顾生态价值、社会效益与公共利益的复合型实践。 构建可持续生态格局 修复城市...
-
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我国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同时,打造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中,要坚持引培并举,发挥龙头企业抢机遇、补短板、强引领、抓创新、创品牌、打市场的作用,着力促进“小特产”向“大产业”跃升。例如,重庆市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
-
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直达快享
随着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及退税金额达2.6万亿元;今年1月份至5月份,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
-
“购在中国”激活消费新引擎
有研究机构指出,跨界融合模式推动消费结构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跃迁。 从活动实施效果看,在政策与创新的共振下,实现了内需提振与环境优化的多重受益。一方面,内需引擎巩固。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大宗消费显著增长,形成消费升级的...
-
产学研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飞机研究院,打造大飞机前沿探索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不过,目前仍然面临人才流动不畅、主体职责不清、培养定位模糊等难题,因此要从打破人才流动限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施策。 打破地域、身份、年龄限制,处理...
-
充分释放财政政策效应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其中,今年以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发挥政策效应,受到高度关注。 政...
-
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广阔机遇
“在本轮全球经济调整中,中国是少数几个实现显著上调增长预期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联合国网站报道称,在错综复杂的全球背景下,中国作为主要经济体之一,其表现与战略被放到更为突出的角色上。 “‘酷元素’推动中国经济增...
-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快实现
——“大枢纽”加快建设。由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这“三位一体”构成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持续完善。80%的新建客运枢纽...
-
财政部曝光6起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典型案例
承担的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时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汪某某、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五是重庆市武隆区通过向国有企业借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隐性债...
-
就业数据差 美统计局局长被解雇
此举遭到两党批评,被指破坏统计独立性,将数据政治化。 外媒认为,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人们对美国就业市场状况的质疑,也引发了对联邦机构独立性和稳定性的疑问。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美国国内就业情况差,是...
-
转变理念、创新方式——规范涉企执法让政府有为企业有感
今年初,国办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推出务实举措,让涉企行政检查更规范、更高效。 山西平遥针对涉企检查过频的问题,组织多部门开展安全执法...
-
广东:降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
制造业企业贷款为固定资产贷款,贷款须投向广东省辖内。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在粤分支机构、5家地方城商行和广东各家农商银行及其下辖分支机构。 《细则》明确,可享受贷款贴息的制造业企业是指在广东省内注册的企业...
-
保持战略定力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各地区各部门奋力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同时,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不断完善稳就业扩内需政策工具箱,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推出。 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上海黄浦江畔,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正在以“加速度”生长。 这一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