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34家保险资管公司2024年普遍盈利

  近日,除华夏久盈资产因处于风险处置期,暂缓披露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外,34家保险资管公司2024年财报均已悉数披露。

  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资管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5.99亿元、净利润185.0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41%、17.4%,其中2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

  33家公司实现盈利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公司中,33家实现了盈利。其中,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管稳居净利润前三,分别为38.57亿元、28.43亿元、24.51亿元。太平资本成为**亏损机构,2024年亏损0.16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保险资管公司业绩普涨得益于两方面:一是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提升;二是行业在另类投资、权益配置等领域的提前布局。

  不过,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业绩出现明显分化趋势。平安资管、太平资产、民生通惠资产、中再资产、光大永明资产、大家资产、中邮资产、人保资本、生命资产、长城财富保险资管和中英益利资产11家公司盈利水平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

  营业收入方面,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和国寿投资分别以67.03亿元、62.82亿元和42.33亿元占据前三位置,同比分别增长27.51%、23.1%和28.2%。平安资管、太保资产、太平资产、华泰资产、人保资产、新华资产、长江养老、阳光资产8家保险资管公司跻身“10亿元俱乐部”。

  另外,中英益利资产、光大永明资产、太平资本、人保资本、平安资管、民生通惠资产、大家资产、华安资产、生命资产9家公司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英益利资产同比下滑最快,达39.05%。

  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保险资管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承担着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主要职能。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保险资管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近期,多家保险资管公司发声,为内部控制优化与**风险管理建言献策。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保险资管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人保资产表示,2024年7月实施的《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将内部控制作为应对操作风险的重要工具。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需要完善的内控体系作为支撑,健全的内控体系必须基于对操作风险的精准识别和有效控制。

  大家资产总经理助理兼**风险管理执行官、合规负责人张承刚提出,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保险资管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关系到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收益。

  据了解,保险资管公司风险管理目前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内控流程自动化仍需完善。部分机构较为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文件,业务流程仍需要人工干预和线下审批,增加了操作风险和管理成本,**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保险资管公司的业务特质性和产品复杂性相对较高,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较为分散。同时,行业内公开的操作风险损失数据较少,损失事件获取渠道相对单一,导致**数据收集零散且缺乏指导意义。

  张承刚建议,各机构应重视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推动内控管理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采用损失数据整合和挖掘方式,从损失金额大小、发生**、事件关联性等**度对损失事件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查损失规律,为后续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另外,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监察的权威性,与内控及风险管理密切协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各项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记者注意到,保险资金风控框架正在持续完善。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出台《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第6号》《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等系列监管政策,为行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方向。

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