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延续反弹趋势 机构建议布局三大主线
在宁德时代等明星企业持续赴港上市等诸多积极因素带动下,今年以来港股一二级市场均保持旺盛活力,新股融资规模暂时高居全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与香港监管层携手发力市场制度建设,推动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在提升市场承接力和IPO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包括南向资金在内的增量资金持续流入,从而进一步提振市场表现。展望后市,从中期视角看,依然看好港股市场相对表现,投资上建议关注科技、消费、红利等主线的投资机遇。
部分股指涨幅超去年全年
作为今年以来港股募资规模**的IPO项目,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公司H股股价大涨16.43%,A股股价也上涨逾1%。从港股市场整体表现看,5月20日,恒生指数、恒生**企业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等主要股指均上涨逾1%,整体上延续了4月8日以来的反弹趋势。
得益于一系列利好因素持续释放,港股市场自2024年2月以来进入了新一轮上涨周期,到2025年涨势不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收盘,恒生指数、恒生**企业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18.05%、17.82%、3.46%、18.97%,其中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突出,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
二级市场活跃同时,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既有布鲁可、古茗、蜜雪集团、沪上阿姨等新消费企业直接赴港上市,也有宁德时代等A股上市公司通过登陆港股实现AH两地上市。从发行认购情况看,部分炙手可热的企业甚至获得了数千倍超额认购,体现出港股投资者高涨的打新热情;多数企业发行上市后股价震荡走高,也显示出港股投资者对其价值的认可。
随着宁德时代上市,港股市场今年以来的新股融资规模也暂时高居全球**。在5月20日出席宁德时代上市仪式时,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陈茂波在致辞中表示,宁德时代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体现了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反映了企业和投资者对香港股票市场的信心,二是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加速它们的全球战略布局。
市场生态环境发生积极改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港股一二级市场今年以来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背后既有内地与香港监管层在制度建设上的持续发力,也得益于新股密集上市为港股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兴业证券全球**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内地监管部门以及香港交易所制度改革显著提升了香港市场承接力,并推动港股市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2023年**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巩固和提升香港**金融**地位’,之后从政策扶持到资源调配,将维护香港**金融**地位视作重中之重,全方位给予坚实支撑。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陆续推出多项助力企业赴港上市的政策,简化了上市流程,提升了透明度,拓宽了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在合规前提下加速**化发展。香港交易所以FINI为代表的制度改革,通过缩短结算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和提升透明度,在优化新股发行流程同时,也增强了香港IPO市场的竞争力。”
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进一步丰富了科创企业赴港上市的途径。
结合对近年来港股市场市值分布演变情况的分析,张忆东认为,**股市特别是港股现在拥有诸多成长型消费公司以及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和先进制造企业,布局性价比也较高,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为代表的优质公司带来的赚钱效应正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海内外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从而带动更多公司价值重估。
从微观资金面看,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等“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入港股市场。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收盘,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金额为63.32亿港元,5月以来累计净流入133.75亿港元;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金额达到6187亿港元,占到2024全年净流入金额8078.69亿港元的七成以上;4月9日,南向资金全天净流入355.86亿港元,创下2014年11月港股通开通以来单日净买入规模历史新高。
聚焦科技、消费、红利等方向
在经历年初以来的震荡上涨后,港股后市是否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对此,华泰证券**宏观经济学家易峘表示,中期依然看好港股市场相对表现,在**增长预期修复背景下,人民币资产有重估空间。从历史上看,人民币走势与港股收益相关性较强,人民币走强能够同时改善香港贸易条件并提升整体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对于港股后市布局方向,易峘认为“科技 消费”是配置主线,其中科技看好一季度业绩稳定、盈利预期抬升明显、存在政策预期支撑的港股硬科技方向;消费建议配置具备政策**预期的泛消费板块,尤其是同时受益于AI应用落地和内需预期改善的标的。
新茶饮企业今年以来密集登陆港股也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对新消费方向布局的关注度。就后市投资而言,张忆东建议关注谷子潮玩、黄金珠宝、国产美护等多条线索:“盲盒手办、卡牌、积木人已跑出细分品类龙头,但我国IP开发潜力仍存在相对局限性,特别是在品类丰富度和人群覆盖度方面;部分黄金珠宝品牌摒弃赚取加工费的模式,而是以兜售工艺和文化来满足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和身份认同感,同时兼顾保值效果;功能性护肤品新赛道崛起,大众美护市场抓住机遇寻求大单品升级突破,国产高端美护线上销售增速加快。”
与A股类似,红利资产在港股投资中作为防御性资产和配置底仓的价值,当下也获得业内人士看好。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永健认为,在政策推动下,市场有望进一步聚焦港股央企红利资产:“资本市场建设强调投资者回报,高股息央企投资逻辑愈发顺畅,且港股央企股息率较高,投资价值凸显。”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