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发力畅通经济“血脉” “数”读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文章”
在**院新闻办公室5月22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搭建完成。
朱鹤新表示,近期出台的《若干政策举措》,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工作举措。首先是要提升科技**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朱鹤新表示,规模上要更**度,人民银行已经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的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同时,下调再**利率,由1.75%下调到1.5%,其目的还是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支持。
同时,推动银行深化科技信贷服务能力的建设,提升服务覆盖面,让更多中小科技企业获得优质的信贷服务。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重大科技任务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要提高科技要素密集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
朱鹤新表示,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从而推动多元金融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余额已超过3.3万亿元,而且同比增长24%,连续3年的增速都超过了20%。**“专精特新”企业**余额已经超过了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金融监管总局:四项试点让科技企业拥有更多耐心资本
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郭武平介绍,目前,已经开展四项试点,让科技企业拥有更多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个试点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试点,先后将试点的范围从上海扩大到**18个城市及其所在的省份。目前,签约的意向金额突破了3800亿元。
郭武平介绍,第二个试点就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改革试点,前期最早**批是500亿元,后来第二批试点是1120亿元,近期他们还要做第三批也会批复三批是600亿元。
第三个试点是科技企业并购**试点,允许银行在18个城市开展试点。并购**的期限从原来的7年延长到10年,占并购资金的比例从原来的60%延长到80%。第四个试点是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的综合试点,解决知识产权登记评估处置等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余额是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远高于各项**的平均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优化科技保险服务体系
发布会上,郭武平介绍,将优化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加强科技保险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底,整个保险业全年提供的科技保险保障是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了6000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还出台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重大股权的政策,调整了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的比例,为更多的保险资金投向创投基金创造条件。
科技部: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在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将推进创新积分制的推广应用,来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邱勇介绍,创新积分制是帮助金融机构来更加精准的识别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金融管理部门的协同联动。依托创新积分制,联动实施科技创新再**、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
邱勇介绍,截至到2024年底,他们分三批总共征集了52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的信息,这其中7万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给21家**性银行和**融资担保基金。现在累计已经有7000多家企业和银行签订了合同,签约金额超过了880亿元。目前,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经在**31个省(市、区**铺开,落地业务1.22万笔,担保规模超过了380亿元。
下一步,科技部将以更大力度来推行创新积分制。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积分制的18个核心指标。用推广适用的大量的高质量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来赋能创新积分评价。其次是拓宽创新积分制的场景应用。
邱勇介绍,开展积分企业的分类评价和增值服务,持续推进创新积分评价与地方政府**风险补偿、**贴息等政策的联动实施,拓展积分贷、积分投、积分保、积分融等这些金融服务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