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风险警示股打造灵敏定价阀
涨跌幅限制由5%扩大到10%,A股沪深主板ST股交易规则或迎来重要变革。沪深交易所近日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将主板风险警示股票的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由5%调整为10%,与主板其他股票保持一致。这一看似简单的数字调整,或将终结实施多年的差异化限制,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涨跌幅可以说是股票定价的阀门,起着流量调节的作用。为向投资者警示存在财务**、内控失效或持续经营困难等的ST类公司风险,保护投资者免受极端波动冲击,此前,沪深主板风险警示股票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为5%,和主板其他股票不同。在资本市场建设初期,此举有效提升了投资者对风险股的认知,**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投机炒作。
如今,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以及投资者对市场风险认识的深化,5%的涨跌幅限制,不再适应风险定价和风险管控的需要,反而出现“该涨的不涨、该跌的不跌”现象。例如,某基本面改善的公司,投资者想让它涨回去,却被5%卡着;反之,某“空壳股”该退市了,却始终跌不到底,变相延长了其寿命,定价功能出现失灵。
放宽涨跌幅限制,就是要校正这一扭曲局面,通过统一规则、提升定价效率,让市场力量在更宽广的空间里自发调节,使ST股价格更灵敏地反映公司真实价值。
多重积极效果值得期待。定价效率有望进一步优化:更大的涨跌幅限制,给予市场更大活动场地,使其能更充分地博弈,让风险警示股票的价格更快速地反映公司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关系。监管套利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统一板块内各类股票价格涨跌幅限制,能减少板块内机制差异,避免监管套利。劣质公司出清加快:扩大的涨跌幅将加快风险**,便利投资者“用脚投票”,推动劣质企业有序退出,净化市场生态。
来自实践的探索也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可遵循的样本。前期,科创板、创业板已将风险警示股票与其他股票的涨跌幅限制进行了统一,均为20%。从实际情况来看,总体运行平稳,缓解了定价失灵的现象。此次监管层将成熟经验复制到主板,展现出改革创新的决心,又不失稳健推进的耐心。
也要注意,波动空间扩大可能带来的短期投机炒作不得不防。涨跌幅放宽至10%,单日盈亏波动翻番,一些热衷于“炒小炒差”的资金,或将集中涌向市值较小、筹码集中度高的ST股。如果无严格的监管配套,缺乏专业分析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可能因“追涨杀跌”而蒙受损失,既损害了投资者切身利益,也偏离了改革初衷。
赋予市场更大定价权的同时,更锋利的监管之剑也不可缺位。对此,沪深交易所同步对其他相关制度安排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包括调整主板风险警示股票的异常波动指标,与主板其他股票保持一致;要求会员做好业务和技术准备,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及风险提示工作,引导投资者理性审慎参与风险警示股票交易等,并表示将不断强化交易监管,就是要在“风险防控”与“市场活力”之间寻求平衡,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
松绑ST股涨跌幅,正如拆除河道中的堰塞坝,虽可能会泛起一时泥沙,但畅通了大河奔涌的通道,长远来看更利于生态平衡。随着交易规则的统一,资本市场将日趋活跃有序,走向更加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