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多家公募入局ETF 发展需直面两大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

  继长城基金布局后,ETF赛道再迎新入局者。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兴证全球基金等数家大型公募正在准备布局ETF,相关公募不仅做出决策,还就布局产品赛道展开了调研。这些公募都是知名机构,但为何在此前的ETF浪潮中没有行动,如今才开始布局?

  从券商**记者多方采访来看,这与各家公司战略定位有关,此前坚守主动权益,如今也意识到了ETF“入场券”的重要性。

  不过,ETF市场竞争**激烈,想要长足发展,需要直面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形成稳定持续的利润来源,二是如何找到差异化突围抓手。

  多家公募“试水”ETF

  “近期试水ETF的公募,主要是几家大中型基金公司。”7月4日,一位沪上公募内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几家公募有些是之前就有ETF系统设备,时隔多年后再度发行;有些是准备上新系统,从零开始布局ETF。在业内看来,这几家公司是具备资金实力的,早几年就可以布局ETF了,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才开始入场。

  发出明确布局信号的是兴证全球基金。根据该公募官网近日披露的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信息,其采购的系统名为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在这之前,兴证全球基金发行过普通指数基金,但没发过ETF。

  布局ETF业务的,还有一家银行系公募和一家以主动权益见长的基金公司。深圳一位公募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称,这两家公募目前正在布局ETF。其中,上述银行系公募很早之前发过ETF,但近些年来暂停了,接下来会重新做起来。以主动权益见长的那家公募,近两年发行过不少指数基金,近期也要开始布局ETF。这家以主动权益见长公募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回应称:“具体的确切消息目前尚未了解到,但业内都觉得我们公司应该做ETF了。”

  除上述信号外,个别公募已在ETF发行上释放出进一步的动态。记者从业内获悉,一家准备布局ETF的基金公司,首只产品拟定为沪港深科技相关ETF,目前已在进行渠道等方面的沟通工作。另有基金公司已在管理层做出ETF布局决策,相关部门就布局的赛道方向展开了调研工作。

  “ETF是指数基金中的一种,基金公司布局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无论是普通指数还是指数增强,基金公司会把做得好的赛道,作为ETF业务的切入点。比如,有些基金公司此前在红利低波上做出了一些规模产品,未来的ETF布局大概率会从红利低波ETF入手。”华南一家中型公募品牌营销人士对记者称。

  为何现在才加入?

  ETF是基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上述提及的公募也都是业内知名公司。那么,这些公募为何在此前的ETF浪潮中没有行动,如今才顶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入局?

  从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情况来看,从2023年至2025年5月,ETF领域并没出现过新的发行人,直到今年6月长城基金加入,以及本次兴证全球基金等大型公募跟进。根据晨星数据,2015—2024年这十年里,ETF在被动权益类基金中的占比从38%一路攀升至90%。

  “多数头部公募在本轮ETF浪潮前就已入局,这是趋势,也是普遍规律。**ETF始于2004年,在2020年前后就已成为较成熟的产品。兴证全球基金等大型公募迟迟未跟进,可能是出于某些自身因素的考量。”一家中小公募高管人士对记者称。

  沪上一家中型公募北京分公司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迟迟未布局ETF的几家公募,与他们一直以来对主动权益的坚守有关。“这些公募的主动权益此前在业内颇具辨识度,这几年一直在坚守,坚持不做ETF。但ETF毕竟是大趋势,个别公司同一个大股东的兄弟公募,这几年都布局ETF了,业务步调始终是要一致的,现在就准备要做ETF了。”

  “实际上,主动权益和ETF是并行不悖的。”华南一家公募中层人士对记者表示,主动权益和ETF都可以是权益基金的重要部分,ETF不是对指数的简单跟踪复制,更多功夫是在指数挑选、策略识别、误差跟踪等方面,考验的是收益与风险识别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和培养,和主动权益投资历练密不可分。新进的大型公募在ETF发展上依然是有机会的,未来甚至会有单只规模过万亿的ETF出现,但和早几年相比竞争会更为激烈。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随着ETF市场发展持续深入,无论是布局早的公募,还是现在刚入局的公募,要想从ETF产品中脱颖而出,依然要直面两大根本问题:一是ETF如何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利润来源,二是如何找到差异化突围抓手。

  一位了解ETF运营情况的市场人士算过一笔账:大体来说,基金公司的ETF业务要想盈利,规模需做到1000亿元以上;单品类ETF盈利,规模需到十亿元级别。

  “即便是头部公募,依然难言形成规模壁垒,主题ETF规模过小、管理费不高,加上营销投入和做市费等支出,ETF难以形成稳定盈利来源。和短期盈利相比,基金公司先拿到‘入场券’更为重要。只要在场,未来就可能有机会。”前述华南公募人士称。

  晨星(**研究**认为,**基金费率成为基金公司打开市场的手段之一。美国ETF在2024年的净运营费率为0.12%,而**ETF的净运营费率为0.42%,其中两者的股票型ETF净运营费率分别是0.11%和0.43%。随着**ETF市场发展,基金公司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行业费率水平下降。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可以考虑采取积极开发新型ETF产品,以及在服务上实现差异化等方法,提高ETF产品的溢价能力。

  差异化发展方面,截至目前,业内对ETF差异化突围的谈论已不少。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指数投资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未来的产品创新会具备巨大的空间。例如运用期权的下跌保护、备兑增强等策略ETF,透明模式的主动ETF等,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根据摩根资产管理预测,到2030年全球主动ETF规模将从2024年底的约1万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6万亿美元,主动ETF增速有望显著超越被动ETF增速。摩根资产管理全球ETF业务主管Travis Spence表示,被动ETF领域的同质化竞争及低费率压力,为主动型产品通过差异化策略开辟新空间。他进一步说道,主动ETF在固收领域大有作为,比如**债券在2024年底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但ETF渗透率不足1%,主动管理策略可填补信用债、利率债的配置空白。此外**还可将主动管理策略(如行业轮动、ESG主题融入ETF框架,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