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谈判延期又施压加码 美最新关税动作怎么看

  美国总统特朗普7日宣布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个**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并决定将“对等关税”暂缓期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日。一些美国媒体将**系列举措解读为升级贸易战之举。

  哪些**面临美国**关税威胁?金融市场和贸易伙伴如何回应美方动作?美政府将谈判延期又施压加码背后有何意图?

  哪些**面临美**关税威胁?

  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陆续发布他写给日本、韩国等14国领导人的信函,称将从8月1日起对这些**征收25%到40%不等的关税。

  根据信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突尼斯、哈萨克斯坦将被征收25%的关税,南非和波黑将被征收30%的关税,印度尼西亚将被征收32%的关税,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将被征收35%的关税,泰国和柬埔寨将被征收36%的关税,老挝和缅甸则面临40%的关税。

  同一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特朗普表示,8月1日的期限不是“100%固定的”,他将对此保持灵活性。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开征所谓“对等关税”,引发美国金融市场暴跌。在多方压力下,他又在4月9日宣布暂缓对部分贸易对象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但维持10%的“基准关税”。

  与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相比,此次日本和马来西亚面临的关税从24%上调至25%,韩国、南非、印尼和泰国面临的关税持平,其余**面临的关税有所下调,但较10%“基准关税”均有大幅提高。

  对于外界关注的美欧谈判进展,特朗普此次致信对象中并未纳入欧盟。欧盟方面此前表示,仍在争取于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一项原则性的双边贸易协议。

  金融市场和贸易伙伴反应如何?

  加征关税的消息引发市场担忧。7日收盘时,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94%,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0.7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0.92%。在美上市的日本车企股价大跌,丰田、本田分别下跌4%和3.9%。

  日本首相石破茂8日表示,对美国再度提高关税感到“非常遗憾”,已指示相关阁僚在8月1日之前继续谈判,寻求达成能够维护**利益的协议。石破茂说,日美多轮谈判仍未能达成协议,是因为“日本政府不愿轻易妥协,该要求的必须要求,该保护的必须保护,持续进行了强硬磋商”。

  负责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表示,若日美不能就汽车关税达成一致,则贸易协议无意义。他还说,对日本来说谈判没有**期限,日本不会牺牲农业利益以换取早日达成协议。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8日发表声明说,新政府上台后,虽在短时间内根据**利益优先原则与美方进行了密集谈判,但仍不足以就所有议题达成共识。韩国企划财政部**次官李炯日表示,美国总统就关税问题致信主要贸易伙伴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韩国将密切关注相关进展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与工业部8日发表声明说,单边主义措施将干扰两国商业活动、供应链及投资流动。希望与美方进一步磋商,解决尚未达成一致的问题,明确关税范围与影响,寻求及时完成谈判的途径。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表示,77%的美国产品免税进入南非,而美国却对南非产品征收30%的关税,这“不合理”。拉马福萨认为,美方加征的关税是基于其对两国贸易平衡的特定解读,但南非认为该解读存在争议。

  美关税动作释放哪些信号?

  不少观察人士认为,在关税暂缓期临近结束时,特朗普正通过发送关税信函升级贸易战。不过,从选择关税对象、延长关税暂缓期等动作来看,美方释放出复杂信号,既有施压他国尽快达成协议的威胁,又有受制于关税反噬效应的现实妥协。

  首先,特朗普政府希望以新关税施压加速推进贸易谈判。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主管温迪·卡特勒表示,特朗普决心对那些他认为行动不够迅速的贸易对象施压,但将日韩等盟友纳入首批对象令外界感到意外。美国**关系协会格林伯格地缘经济研究**主任马修·古德曼表示,日韩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很难理解特朗普首先对它们发出威胁。

  对于如何确定首批关税信函对象,白宫新闻发言人称“这是总统的特权,他就是选择了这些**”。

  其次,特朗普政府延长关税暂缓期,似乎认识到一味施压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古德曼认为,如果立即实施“对等关税”,金融市场可能会产生更严重动荡,“许多美国公司和他(特朗普的支持者都会不高兴”。

  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执行副总裁兼研究部主任马库斯·诺兰认为,不排除关税新威胁又是“虚张声势”。

  **,系列关税信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华盛顿邮报》报道,外界尚难以清晰解读一系列新政策的**意图,不清楚美国政府是在认真执行计划,还是只想重启陷入僵局的谈判,但这两种情况都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

  美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会长杰克·科尔文表示,继续威胁加征关税只会让企业决策无所适从,削弱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