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降费潮下银行理财试水浮动费率机制

  银行理财市场正迎来一场费率变革风暴。7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包括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在内的至少10家理财公司密集打响“降费战”,从固定管理费到销售服务费**让利。在直接降费之外,也有理财公司将目光投向机制创新,开始“试水”浮动管理费率的理财产品。在分析人士看来,浮动费率倒逼理财公司投研能力升级,更预示着银行理财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层转型已然启动。

  银行理财又现“降费潮”

  理财公司降费推广潮再起。7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已有至少10家银行理财公司相继对旗下理财产品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实施优惠。

  从调整幅度来看,不同产品优惠幅度不一。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中,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等机构动作频频,均对旗下多款产品的费率结构进行优化,销售手续费率及固定管理费率下调幅度普遍在0.01%—0.1%。

  7月9日,建信理财集中披露多则降费公告,宣布旗下“睿福”稳健FOF(**持有1年**期、嘉鑫(稳利法人版固收类按日开放式产品**期、嘉鑫(稳利固收类按日开放式产品第20期等多只理财产品管理费率分别下调至0.05%、0.1%、0.01%,优惠期限自2025年7月11日起至10月11日止。当日,中银理财也宣布将“稳富固收增强优选配置360天持有期”理财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固定管理费率从优惠前的0.25%下调至0.05%。

  除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外,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民生理财等多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也纷纷加入费率“价格战”,通过实质性降费让利投资者。

  光大理财7月9日公告显示,为更好地服务新老投资者,**投资成本,优化投资体验,将于7月11日起对“阳光金创盈乐享日开1号(120天**持有”理财产品(EW2572开展费率优惠活动,A类份额销售服务费从0.5%下调至0.2%。光大理财表示,本次费率调整后,费用计算方式、计提和支付原则保持不变。民生银行也对近日正在发行的“民生理财富竹固收优选封闭合享6号理财产品”实行优惠费率,固定管理费由0.5%下调至0.05%,各份额销售费由0.5%分别下调至0.15%—0.3%不等,降费幅度显著。

  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南银理财等机构近期也相继发布费率调整公告,通过**核心费率吸引区域客户。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理财产品费率打折主要是在宏观环境层面,近年来资金面呈现宽松态势,带动理财收益下行,对费率造成**挤压;产品发行层面,伴随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净值产品的发行量、存续规模持续上升,规模效应也会在**程度上带动费率下行。

  “试水”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吸引投资者、提升产品竞争力,除了直接降费之外,银行理财公司也开始“试水”浮动管理费率机制。

  近日,招银理财上新了一款名为“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的产品,该产品风险**为R3(中风险,封闭期为三年,采用60%以上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主投高**信用债及债基;20%—40%权益多元资产,其中权益多头**比例约15%,主投高分红、低估值的高股息股票,无论牛熊市,均有望争取股息收益;根据市场机会,适度配置科技、成长、美股等弹性策略。同时,适度加入与股、债低相关的中性、黄金等多元策略,以丰富收益来源。

  资产投向之外,这款产品最为吸引市场关注的便是采用的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固定管理费让利客户,设置为0.25%/年,低于同系列产品0.4%—0.6%常规管理费率;或有管理费分档计提,与产品业绩挂钩,与客户利益绑定。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在开售当日不到10分钟该产品便实现了20亿元满募,预计后续还将扩容5亿元额度。

  针对产品费率创新,招银理财指出,一方面是经过对市场点位、产品策略、投资经理风格理念、历史业绩等多方面的评估,对产品有着高度信心,希望通过费率机制创新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向投资者传达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新消费等产业升级渐成趋势,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推动,今年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也希望通过发行创新费率机制、高含权的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关注多策略理财,力争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好的财富体验。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指出,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尤其适合波动较大、收益空间广阔的含权类理财产品。适配性体现在含权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性天然较高,管理人通过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力更大,浮动费率能更直接地将管理人的报酬与真实的投资能力挂钩,市场上涨时管理人可通过超额业绩提成获得合理激励,而在下跌或震荡时**费率也符合公平原则。

  倒逼投研、风控能力重塑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以固收类为主,投研**多集中于债券市场,对权益、另类资产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但随着浮动费率产品的推出,尤其是含权类产品占比提升,理财公司的升级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调整,而是一场涉及投研体系、风险管理、运营支撑、客户服务等**度的系统性能力重塑。

  一位理财公司人士指出,当下,理财公司要摆脱以往重债券研究的固有模式,构建起能涵盖股票、债券、商品、衍生品等多种资产类别的研究体系。在市场波动愈发剧烈的情况下,投研团队需要拥有从宏观经济周期、政策走向,到行业发展势头、企业基本状况的全流程分析能力。

  “浮动费率产品更适合投资权益类、混合类资产,浮动管理费率机制可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在招联**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对理财公司而言,创新管理费收取机制将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产品透明度与客户信任度,有助于留住、吸引更多投资者。对投资者而言,此举将促使管理费结构更公平,有助于**投资成本,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同时,引导投资者关注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而非短期净值波动,养成价值投资习惯。

  薛洪言也认为,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的推出将对银行理财公司提出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首先,银行理财公司应具备强大的投研能力,尤其是权益投资能力,这是获取超额收益、支撑浮动费率的根本基础,需建立专业的股票、衍生品研究团队和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其次,需具备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能力,既要避免为追求高费率而过度承担风险,又要在市场波动中有效控制回撤;**,需科学设定业绩比较基准、浮动费率计提门槛、计提比例及封顶机制等核心条款,确保激励相容且公平合理。

  “理财公司要具备**的运营估值和IT系统支持,确保能实时准确计算业绩报酬,满足复杂的费率计提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时,还要具备与投资者的持续沟通能力,需向投资者清晰解释费率结构、业绩表现和风险来源,管理好投资者对费率和收益波动的预期,强化长期陪伴服务。”薛洪言如是说道。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