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歐盟加快新能源轉型的訴求強烈 中國企業機會遠大於危機
招商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近期陸續發布的草案與協議,證明了歐盟加快新能源轉型的訴求強烈且清晰,未來需求大概率超預期。成本優勢讓中國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產品能夠在競標評級中被豁免;即便是最悲觀情形,中國企業仍能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保證市場份額。未來為歐盟消費者提供低成本的清潔能源,才是歐盟能否實現新能源轉型的關鍵,也是市場參與者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兼具成本及技術優勢的中國企業而言,歐盟市場的機會遠大於危機。
事件:近期歐盟針對新能源行業提出多份提案及臨時協議(綠色交易計劃臨時協議、電力市場改革、凈零工業及關鍵原材料草案),其中凈零工業中提及的歐盟本土製造佔比目標,引發市場對於未來中國光伏企業海外需求的擔憂。基於提案原文,我們認為歐盟未來發展新能源的決心與訴求是強烈且清晰的,在突出的成本及技術優勢下,中國企業的機會大於危機。
招商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歐盟發展可再生能源決心堅定,提案核心在於保障能源轉型。
歐盟早在2001年就頒布可再生能源指令(RED),拉開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序幕。自俄烏衝突以來,歐盟已經清晰意識到能源結構改革勢在必行。此次綠色交易計劃臨時協議中,歐盟再度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下限目標由32%提升至42.5%。而為了確保未來的能源轉型,歐盟則在2月提出綠色交易工業計劃,並在近期提出三條衍生提案(凈零工業、關鍵原材料以及電力市場改革),從不同角度保障可再生能源在歐盟的持續發展。
加速新能源部署。
在綠色交易計劃的臨時協議中,歐盟同意將可再生能源視為壓倒一切的公共利益,並將設立審批加速區推動可再生能源部署速度。電力市場改革的主要手段則是從投資積極性角度出發,大力推動新能源項目簽訂固定電價長期合同,實現與現貨電價脫鈎。一方面,收益明確的長期合同更受投資人歡迎,可以**新能源項目投資熱情;另一方面,與現貨電價脫鈎的電價,還能夠讓終端消費者從低成本的清潔能源中受益,有利於新能源的長期良性發展。
保障新能源供應鏈安全。
明確未來能源/電力系統向清潔能源轉型后,凈零工業與關鍵原材料提案的目的在於希望通過提升本土產能及多元化進口的方式,加強清潔能源技術的供應管理,避免卡脖子。對於單一國別進口依賴過深(>65%)的行業,非本土企業可能在公共項目競標中處於劣勢。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採購成本差距超過10%,單一國別進口的問題可以被豁免。
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已練成,機會大於危機。
近期陸續發布的草案與協議,證明了歐盟加快新能源轉型的訴求強烈且清晰,未來需求大概率超預期。成本優勢讓中國企業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產品能夠在競標評級中被豁免;即便是最悲觀情形,中國企業仍能通過海外建廠的方式保證市場份額。未來為歐盟消費者提供低成本的清潔能源,才是歐盟能否實現新能源轉型的關鍵,也是市場參與者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兼具成本及技術優勢的中國企業而言,歐盟市場的機會遠大於危機。中國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的高佔比,是在國際貿易與競爭規則中千錘百鍊形成的。而現在的中國光伏產業集群比之前更強大,這一輪貿易保護同樣改變不了這一現狀。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綠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石英股份(603688.SH),億晶光電(600537.SH),鈞達股份(002865.SZ),通威股份(600438.SH)等。
風險提示:歐盟宏觀經濟衰退,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