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已成为儿童慢性病中的“头号难题”?专家:儿童过敏性疾病危害远超表面症状
财经3月28日讯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过敏性鼻炎、**、湿疹及食物过敏占比**。
“过去家长常认为过敏只是起疹子或打喷嚏的小问题,但如今过敏已成为儿童慢性病中的‘头号难题’。”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医疗院长黄建萍表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危害远超表面症状。以过敏性**为例,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肺功能**性损伤;食物过敏患儿若误食致敏原,甚至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据介绍,过敏性鼻炎可引起鼻塞、呼吸不通畅、张嘴呼吸、腺样体**,长时间还会影响颌面部**,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等,严重时还可引起鼻窦炎、咽炎、中耳炎、过敏性**等并发症。
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如过度清洁、饮**细化及早期过敏原**增多,均是导致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攀升的重要原因。
儿童过敏性疾病具有隐匿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与过敏高发病率相比,很多家长对于过敏问题的危害性认识缺乏,常因家长认知不足延误**。
症状不典型:婴幼儿过敏可能表现为反复湿疹、腹泻、体重增长**,易被误诊为普通皮肤病或消化问题。比如有的孩子过敏症状表现为长期鼻塞、夜间**,曾被当作“感冒”**半年。后**过过敏原检测,确诊为尘螨引发的过敏性鼻炎合并**,经规范化**后症状显著缓解。
多系统受累:过敏可能同时影响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多个系统,如部分患儿在出现皮疹后逐步发展为过敏性鼻炎或**。
年龄相关性:不同年龄段高发过敏类型不同,如婴儿期以食物过敏和湿疹为主,学龄期则以呼吸道过敏更常见。
黄建萍表示,针对儿童过敏性疾病,家庭是“**道防线”。**预防策略包括:**预防(未过敏儿童,**过敏风险。孕期与哺乳期:母亲避免吸烟及二手烟,均衡饮食,慎用抗生素。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至6个月;应抓住“窗口期”及时添加辅食,早于生后4月龄和晚于生后8月龄都是不可取的,逐步引入易致敏食物(如鸡蛋、花生,以训练免疫耐受。环境管理:减少接触尘螨、霉菌(如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使用**机;避免过度使用**剂,维持适度“微生物**”。
二级预防(过敏体质儿童,减少发作**。识别过敏原: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检测明确致敏物质。针对性回避:如对花粉过敏者,春季减少户外活动;对宠物皮屑过敏者避免养宠。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D、Omega-3脂肪酸,或遵医嘱使用益生菌调节免疫。
**预防(已确诊患儿,规范**防恶化。长期随访:**患儿需定期评估肺功能,调整**方案。免疫**:对尘螨等特定过敏原敏感者,可考虑****。过敏性鼻炎患儿需持续做好环境防控(如使用防螨寝具、空气净化器,遵医嘱规律使用鼻用**,并可通过尘螨舌下******敏感度;建议每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黏膜**。同时,建议在过敏季来临前2周左右提前使用抗过敏**。提前应急教育:教会家庭成员使用肾上腺素笔,制定过敏急救预案。
据了解,为构建过敏防治全链条体系,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已建立“筛查-诊断-**-管理”一体化平台。可进行呼吸科、皮肤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提**准检测服务,涵盖常见过敏原;定期举办家长课堂,普及过敏防治知识,指导家庭环境改造。
黄建萍提醒,若孩子出现反复皮疹、长期鼻塞**、进食后呕吐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过敏因素,切勿自行**掩盖病情。“如出现反复皮疹、皮肤瘙痒;持续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夜间或运动后**;进食后**肿胀、**腹泻等症状,特别是有家族过敏史的孩子建议及时就诊。”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控需多方合力,过敏虽难**,但通过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儿可以正常生活。”黄建萍强调,早预防、早诊断、早**是守护儿童远离过敏困扰的关键。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