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中国太平践行保险为民初心 积极发展普惠保险业务   

  编者按:**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了再部署。**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高度绘就普惠金融发展蓝图。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央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财经重磅推出《扎实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专栏策划,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太平

  近年来,党**、**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23年10月,**院印发《**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体系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丰富普惠保险产品服务以及保险公司要建立普惠保险发展领导体制的相关要求。

  **太平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太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守保险本源,践行“保险为民”初心,积极发展普惠保险业务,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完善普惠保险顶层设计和服务体系

  **太平积极贯彻党**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完善普惠保险顶层设计和服务体系。2022年11月,出台《**太平保险集团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实施意见》,优化决策和执行机制,完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2024年8月,出台《**太平保险集团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行动方案》,明确了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服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优化中小微企业和民生领域金融服务等**任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综合协同、加强宣传交流等组织保障,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二、多措并举助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创新护航“三农”发展

  **太平始终践行金融央企的初心使命,构建广覆盖、多品类、深保障的农业保险格局,**服务“三农”发展。2024年,太平财险实现省级分公司农险业务全覆盖,政策性农险财政遴选中标54个县(区,为57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92亿元。一是立足**粮食安全战略,开展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太平实施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攻坚战,带动农业保险专业能力、服务水平**提升,为三大主粮生产提供风险保障47.8亿元。太平财险在广东、湖北、山东、陕西、青岛、山西等12个省市开展三大主粮作物**成本保险,在山东、安徽、青岛3个省市开展小麦、玉米收入保险,在广东、安徽、深圳等7个地市开展小麦、水稻制种保险,持续推进三大主粮保险“提标、增品、扩面”。二是深化保险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农险。**太平落实历年**一号文件要求,聚焦农业种植、养殖各个环节,围绕气象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地方特色农险。太平财险广东、湖南、山东、湖北等174个地方开展水产养殖、葡萄、食用菌、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业务,护航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在广东、河北、湖北等地加大林业碳汇指数、海洋碳汇指数等碳保险拓展力度,开发、推广广东商业水稻种植病虫病气象指数、江苏商业性小麦赤霉病指数等保险,促进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风险减量管理。三是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创新海洋牧场“乡村振兴”新模式。太平财险围绕渔业和海洋牧场相关产业,在广东、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大力推广扇贝养殖风力指数、网箱鱼养殖波高指数等传统海洋牧场保险,研发海洋碳汇指数等创新海洋牧场保险,形成海洋牧场一揽子保险、全产业链服务。目前,太平财险海洋保险标的已覆盖鱼、虾、蟹、贝、藻五大类主要海水养殖品种,形成以“创新型气象指数保险 传统成本保险”双轮驱动模式,逐步向海洋牧场一揽子保险、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推进,打造农险创新的“特色名片”。

  (二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推进惠民保、大病保险、长期护理险等政策性业务发展。**太平围绕普惠金融**领域,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优化业务模式,丰富保障内容,拓展政策性业务覆盖面,提升政策性业务可持续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惠民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长期护理险等政策性保险产品。2024年,**太平承保大病保险保障人数超3,000万,提供保险保障46.8万亿元;惠民保保障人数超2,700万,提供保险保障10.7万亿元;长期护理保险累计覆盖约2,600万人。二是面向城乡低收入人群,发展普惠型人身保险。**太平聚焦农村和边远地区群众、脱贫人口、城市低保人群等实际保障需求,加强风险专项研究,针对性开发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等产品,提高**群体抵御风险能力。2024年,太平财险落地贵州省贵阳市、江西省兴国县等11省超60个地区防贫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超400亿元,通过提供经济保障,帮助临贫易贫人口应对突发事件,织密织牢防止返贫保障网,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服务乡村振兴。三是面向老年人、新市民等特定风险群体,推进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太平积极加大面向特定群体保险保障供给力度,大力发展适合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的保障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产品,着力满足高龄老年人保障需求。2024年,太平人寿推出公司**普惠专属产品品牌——“温暖系列”,面向老年人、新市民等社会保险保障不足、商业保险供给缺失的特定风险群体,提供涵盖医疗、疾病、意外等多层次保险保障,做买得起、买得到、赔得满意的保险,以有温度、**度的产品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推动“家财险 服务”普惠型财产险产品提质扩面。2024年,太平财险参加成都“蓉家保”、上海“沪家保”、重庆“山城好房保”、云南“彩云安居保”、天津“津门惠家保”、西安“秦家保”、河南“惠家保”、绵阳“绵家保”、青岛“亲青好房保”、宁波“甬家保”等**省市普惠型家财险项目,为超过32万户家庭提供超1,400亿元风险保障与服务。

  (三高质量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一是全力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太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运用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税优普惠政策,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自制度试点以来,截至2024年末,**太平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累计保费收入8.6亿元。二是稳步拓展“保险 医康养”生态圈。**太平持续推进大养老生态圈建设,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实现形态上“重中轻”相结合、布局上“东南西北中”广覆盖、功能上“医养、康养、旅养”差异化的养老社区布局。目前服务网覆盖**28省63市,可满足客户多元化养老金融与服务需求。

  (四优化小微企业和民生领域金融服务

  **太平持续关注小微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与综合金融服务赋能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024年,**太平服务小微企业26.4万家,为219万位客户提供3.3万亿元风险保障。2024年,太平财险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推出全流程线上化诉讼财产保全责任保险产品——“诉讼无忧”,覆盖民间借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十余种常见民事纠纷,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累计承保超1,800件,为小微企业主提供风险保障3.3亿元。

  三、持续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建设

  (一切实提高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政治站位

  **太平将始终深入贯彻落实**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战略为导向,不断强化金融央企使命担当,充分认识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自觉融入**发展全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深化建设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体系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持续完善普惠保险产品,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普惠性保险需求。

  (二继续建立健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管理机制

  **太平将紧抓党**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的政策机遇,不断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长效评价机制,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建立健全高质量普惠保险管理机制,包括完善领导体制、定期报告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优化普惠保险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推动高质量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建设工作落实落地。

  (三持续完善面向不同群体的普惠保险产品

  **太平将继续加大普惠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为不同人群开发差异化产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各类保障安排。一是以特色农险业务创新为切入点,构建广覆盖、多品类、深保障的农业保险格局,**服务“三农”发展;二是强化农村和边远地区群众、脱贫人口、城市低保人群等的保险需求研究,开发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家庭财产保险等产品;三是聚焦老年人、残疾人、新市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开发适应其保障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保险产品及服务,推进新就业形态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开发;四是创新退役军人、警察、消防员、应急救援员、医护人员等特殊职业群体的特色化保险产品。

  (四持续提升普惠保险服务能力

  **太平将继续强化风险识别、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等能力提升,推动普惠保险业务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双赢。一是深入研究惠民保、大病保险政策性业务的风险特征,客观、科学评估预期赔付率,积极稳妥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业务模式,丰富保障内容;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保险需求和风险特征研究,持续丰富小微企业保险产品供给,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三是提升风险减量管理服务能力,推进专兼职风勘队伍建设,加快打造风险减量平台,强化巨灾模型等科技手段应用,提升夏季防汛、冬季防火等防灾减灾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