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一增一减”看支持实体经济质效

  上半年金融数据“成绩单”于近期公布。总的来看,金融数据呈现出“一增一减”的特点。“增”的是总量。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同比增长8.3%,人民币**同比增长7.1%。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金融总量保持了合理增长。“减”的是价格,上半年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看,无论是上半年新发放的企业**、个人住房**,还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其平均利率均有所下降。“一增一减”之间,展现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质效。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增长动力减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必须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同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适宜的环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条件比较宽松,综合融资成本比较低。同时,政策实施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抉择,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今年上半年,我国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5月份出台实施了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5月末,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科技**同比增速均高于****增速。

  货币政策保持力度的同时,政策实施围绕重大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上半年,人民银行增加并优化了部分工具的额度,增加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支农支小再**额度各3000亿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额度合并使用。此外,还创设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和优化,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下一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未来金融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长。同时,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将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在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础上,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