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星耀科创板:从一块试验田到满园繁花

  6年前,黄浦江畔,“星”光绽放。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SSE STAR Market,正式开市交易。

  6年光阴,奋斗者们只争朝夕,完成了从蓝图到现实的伟大跃迁。

  6年来,科创板成果星光熠熠。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到589家。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6年来,科创板生态繁盛和谐。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合计超1.1万亿元。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或工程师。伴随着上市公司成长,创投机构、二级市场投资者各得其所,满载而归。“科技—产业—资本”畅通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悄然成生态。

  6年来,科创板经验开枝散叶。科创板各项制度改革实践为创业板、主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创板改革进一步带动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和基础制度持续完善。

  6年间,披荆斩棘,遇水搭桥,科创板从改革“试验田”的初心出发,创造出一个繁花满地的新花园。科创板之名,名副其实。

  用金融点亮科创之光

  6年前,33岁的赖林被确诊为鼻咽癌,且在全身已有多处转移。彼时,专家提供了两种**方案建议:一是采用标准放化疗,整个**花费在几十万元左右;二是尝试入组一项临床试验。赖林选择了后者。

  6年过去,除了每半年一次的复查外,赖林的生活已回归常态。而他所参加的试验成果分别在中美两国获得批准上市,为更多患者送去福音。

  这一创新疗法来自科创板上市公司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得益于科创板这一平台和制度的创新性,君实生物前后共获得80多亿元的融资,临床项目和储备研发项目的开发因此得以快速推进。

  如今,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在全球超过35个**或地区获批上市。商业化产品扩增至5项,覆盖抗肿瘤、自身免疫、抗感染等多个**领域。

  君实生物只是我国医药创新事业受益于科创板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出的1类新药数量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2%,日益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的中坚力量。

  厚积薄发。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强势上涨,年内涨幅已超过40%,不少大牛股来自科创板创新药公司——百利天恒2年时间股价涨了10倍。如果没有科创板的资本灌溉,**创新药在全球崛起的势头怎么可能来得这么快这么猛?

  2021年登陆科创板的迪哲医药,其研发的舒沃替尼是肺癌领域**获中美两国双突破性**认定的国产创新药。该药在分子设计的源头进行了重大创新,突破难治靶点,是****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全球**新药。

  据悉,目前,使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累计已在**推出20款1类新药(即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具备“全球新”属性,其中2024年以来新增9款。

  科创板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送来及时雨,更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了“加速器”。

  “作为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开拓者,我们曾一度面临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紧张的困境。”对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来说,科创板上市可谓企业发展的决定性时刻。上市后,拓荆科技借助科创板平台与资本市场支持,突破了发展瓶颈,驶入成长快车道,上市首年就实现盈利,且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介绍,科创板**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正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共拥有研发人员24万人,占员工总数的近三成。仅在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681亿元,同比增长6.4%,是2024年归母净利润475亿元的3倍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远高于A股其他板块。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科创板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汇聚了中芯**、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主要行业龙头,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推升了产业的自主化水平。

  中芯**,被称为科创板“芯片一哥”。但10多年前,它在港股市场的股价表现很低迷。直到2020年,公司在科创板IPO一次性募集资金532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创新研发和扩产,同时牵引、带动一批半导体设备、材料、设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作为首批上市的25家科创板公司之一,中微公司上市6年间销售规模增长了5倍以上,产品已经从单一的刻蚀设备,拓展至刻蚀、薄膜、量检测在内的多种高端集成电路设备。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公司。

  科创板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融资支持,更是全方位的赋能提升。中控技术董事长、总裁崔山表示,科创板上市对公司而言是里程碑式的跨越。上市带来了资金支持,使得公司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巩固**地位。同时,为契合科创板的规范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这为公**期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在人才方面,借助更具竞争力的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吸引和留住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从“包容”出发的制度创新路

  自成立之初起,“包容”就是科创板**魅力的主题词之一。企业家为“包容”欢呼,因为它为科创企业推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投资者为“包容”纠结,因为它劝退了原本大包大揽的“有形之手”,又带来了“独领**”的全新机遇。

  如**衡市场各方主体诉求,让创业者在“包容”的空间中振翅高飞,让投资者不用顾虑“纵容”之险,心无芥蒂与企业相伴同行,6年间,科创板的制度建设者边实践边思辨,在资本市场的旷野,蹚出了一条新路。

  得益于科创板上市标准的包容性,百利天恒在尚未盈利阶段即实现上市,为公司聚焦肿瘤**领域创新**的研发、推动和跨国药企的**化合作提供了关键支撑。

  “如果没有科创板,我们有可能会失去上市融资的机会窗口,也会影响后续发展。”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告诉记者。朱义表示,未来也期待科创板改革能进一步优化未盈利企业的持续监管机制,丰富多样化的再融资工具,强化对长期研发型企业的估值引导,提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与韧性,助力更多像百利天恒这样诞生于**的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实现**地位。

  从历史的维度看,在科创板率先探索制度包容性,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下现实的需要。随着科创板的设立,鼓励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包容性,并非仅体现在有多套上市标准,还需要考虑生态是否完善、投资者是否成熟、是否满足不同科创企业发展的需求。

  有鉴于此,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上市方面,确立多元包容上市标准,探索制定并不断完善科创属性指标,把好入口关;再融资方面,精简优化发行条件,缩短审核及注册时限,建立小额快速融资制度,大大提高了公司融资的便利性;并购重组方面,完善重组认定标准,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定价机制,作出更市场化的制度安排……

  回首6年前,当科创板和“注册制”闯入**资本市场的现实时,“行不行”的疑惑难免萦绕市场各方心头。

  而如今,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落地,为2019年底证券法的修订,特别是其中注册制条文的**确定提供了实践基础,加快了修法进度。科创板的制度示范效应已成为**资本市场发展史中亮丽的篇章。

  多链融合,生生不息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资本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既要维持投资与融资、**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平衡,又要促进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的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科创板的推出,对于畅通“科技—产业—资本”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二级市场投资方面,科创板已形成由宽基、主题、策略等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目前指数数量已达到30条,境内外跟踪科创板指数的产品达到161只,合计规模近26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已发展为境内“硬科技”投资**的旗舰指数。

  在增强投资者回报方面,科创板公司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多种方式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科创板于2024年1月率先提出“提质增效重回报”倡议,2025年有509家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比近九成。

  在吸引人才方面,科创板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在引导资金方面,科创板带动形成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风气,约九成科创板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江禹表示,自科创板设立以来,创新集聚生态加速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效能升级。科创板通过精准的制度设计,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要素深度串联,加速了技术、资本、人才的**流动与整合,推动产业生态迈向“集群共进”。

  “正是这样的制度创新,让资本市场的‘活水’得以精准滴灌科技攻坚的关键领域!”江禹感慨道。

  今年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证监会将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包容性制度安排,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发行上市。

  6月18日,**证监会推出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 6”政策措施,核心举措包括: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并扩大适用范围;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科创板生态改善之路由此再开新篇。

  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曹正表示,科创板“1 6”政策的推出,在增强对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的同时注重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极大提升科创板对优质公司和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吸引力。

  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科创板在路上,**在路上。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