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新股折价发行惯例已破 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加速
A股公司赴港上市进程持续加快。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赴港上市,募资规模占年内的港股**募资额约70%。另据记者不**统计,已有78家A股公司已递表港交所或公告称筹划赴港上市相关工作,覆盖医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金融等产业。
A股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
在这一轮赴港上市潮中,行业龙头表现尤为突出。截至7月28日,恒瑞医药、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安井食品等10家A股行业龙头领衔登陆港交所。
政策支持、公司全球化布局战略以及融资需求扩大等,都是推动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看,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密集提交港股招股书,数量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例如,7月27日,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赴港上市,旨在提升其在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的竞争力。作为国产车规级芯片龙头,纳芯微已进入多家知名车企的供应链,如成功赴港上市将为其**化发展提供更强的资金支持。
7月22日,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筹划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3.9%,达到22.66亿元。显示出公司**化业务快速增长。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企业需要大量海外资金以进行**化布局,或是在海外设立研发**、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跨境并购等,赴港上市是比较好的选择。港股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拥有丰富的海外资金来源,且资金出境相对灵活,能满足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的需求。
政策层面的助力也有助于加速企业赴港上市进程。7月2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将推出全新的网络通讯平台“香港交易所联讯通”,优化上市发行人与香港交易所之间的互动及沟通;今年5月份,香港交易所与香港证监会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
外资机构积极认购港股IPO
随着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今年以来,港股IPO获得基石投资与机构配售部分,均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参与者包括北美、欧洲及中东等地的长线基金、私募股权、战略投资者、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
高盛股票策略分析团队7月28日发布研报称,目前全球基金对**资产配置仍处历史低位,但投资兴趣正显著提升,表现之一是港股IPO项目中外资基石投资者的规模创近5年新高。同时,南向资金年内已流入1050亿美元,超过2024全年,推动了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
此外,不少A股公司在港股IPO后也被快速纳入港股通。符合快速入指标准的新上市公司可能会获得被动买盘。高盛认为,在香港主要上市(而非第二上市的个股可获得港股通**,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港股IPO定价逻辑已变
今年以来,AH溢价率收窄,甚至部分个股出现了持续溢价。如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两家公司A股较H股分别折价为30.03%和19.6%。同时,恒生AH溢价指数已缩窄至123.44点。
原因在于,港股新股发行定价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25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发行折价明显收窄。其中,宁德时**创性地实现了港股溢价发行,打破了长期以来港股新股折价发行的惯例。
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证券研究部分析师郭书音认为,当前AH溢价率的回落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反映了港股市场正在发生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港交所数据显示,当前港股资讯科技业市值占比已达27%,**超过传统金融业的21%,标志着新经济板块的快速崛起。以创新药、新能源、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仅具备更强的盈利增长确定性,也更符合全球投资者的长期配置偏好。
“瑞银维持对**资本市场的乐观看法。其中,港股估值具有吸引力,尤其是AI相关科技股,可能会吸引南向资金流入和潜在海外资金流入。”瑞银投资银行**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
据王宗豪介绍,从全球资金流向上来看,美元走弱带动外资在新兴市场实现净流入,港股由于在新兴市场中的权重更大,因此获益也更多。展望下半年,在美元进一步走弱的背景下,中期来看,AH股溢价水平可能维持在低位。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