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提升公众肥胖认知,科学用药与健康减重蓝皮书发布
财经8月1日讯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对个体健康、社会经济乃至全球发展构成显著威胁。为探讨健康减重的认知升级与科学实践,8月1日,由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诺和诺德公益支持的《**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蓝皮书通过剖析公众认知与行为现状,推动健康减重理念普及与规范**落地。
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5年**18岁以上成年人41%体重超标(按BMI≥25kg/m2,9%的成年人伴有肥胖(按BMI≥30kg/m2。预测至2030年,****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5.1504亿。如果按照**超重/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4kg/m2和28kg/m2,这些数字会更高。
《**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蓝皮书发布
此次发布的《**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蓝皮书正是以2076份覆盖**七大区域、各线城市及全年龄段的精准调研数据为基石,系统呈现我国公众健康减重认知与科学**现状,兼具实证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整体而言,蓝皮书可总结出十大亮点,包括“‘伪科普’知识盛行,专业知识急需破圈”“公众对减重**态度复杂,谨慎观望者居多”“**减重滥用现场普遍,急需强化合理**意识”等。
21世纪经济报道总裁虞伟表示,本次发布的蓝皮书,正是响应**战略、破解行业痛点的重要举措。“21世纪经济报道始终以专业视角追踪行业动态,不仅关注减重产业的市场趋势,更重视其背后的公共健康价值,通过深度报道、跨界论坛等形式,搭建专业对话平台,推动科学认知的传播与行业生态的优化。”虞伟总结道。
**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王方引用相关研究数据称,若不采取紧急措施,2050年全球50%成年人、1/3儿童青少年将超重/肥胖。“目前肥胖已成为**第六大致死致残危险因素,既是独立慢性疾病,也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等200余种疾病的‘上游诱因’。”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则教授认为,肥胖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素质、加重医疗体系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在他看来,肥胖绝非个体困境,而是牵涉疾病预防、医疗保障、生产力维护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议题。应对此挑战,需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个人负责”的综合防控体系。
然而,当前公众对肥胖及减重**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部分人不认为肥胖是疾病,很多人将减肥**视为“捷径”,期待“躺着就能瘦”,而忽视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网红经济推动“瘦即美”观念的形成,短视频、微商等渠道充斥虚假减肥广告,权威信息覆盖不足,加剧公众认知混乱。
基于此,蓝皮书的发布揭示了公众对肥胖疾病属性的认知偏差、展现公众对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的知晓程度,也详细呈现了减重**使用图谱及当前公众普遍存在的减重误区。
21世纪经济报道新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季媛媛表示,该蓝皮书基于《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等权威指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辅助→手术评估”阶梯干预、多学科协作的医学减重路径,明确合理**原则,意义深远。
北京大学**医院教授陆迪菲认为,减重**的使用是医学进步的重要工具,但公众对其存在诸多误解:或盲目排斥,或滥用成瘾。“蓝皮书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让公众正确认知减重**,合理**。”陆迪菲强调,减重**的使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基于严格评估**,并配合生活方式干预,安全、有效、合理使**物、规避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减重”。
“科学减重能带来**度的健康获益。”**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张宇清举例道,比如减重能**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担,**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控制血糖,实现血糖缓解,甚至逆转糖尿病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调节功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外,减重也能**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异常减少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减重并非单一学科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等多领域的协同。北京大学**医院教授张能维表示,肥胖诊疗是系统工程,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是**公认的科学路径,需要营养、运动医学、内分泌、心理、外科、药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科学减重需要个体化方案,背后是专业团队的精准评估与全程管理。合理**是其中重要一环,蓝皮书强调这一点至关重要。
发布会上,多位权威专家从不同领域出发,形成了诸多有价值的共识,为科学减重合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向。科学减重合理**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探索、共同努力。未来在各方的协同合作下,将更好地引导公众科学减重、合理**,为全民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