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十大券商看后市|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未被破坏,上行趋势不变

  沪指冲上3600点后大盘走出先扬后抑,进入8月交易时间,A股行情将如何演绎?

  澎湃新闻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观点,大部分券商认为,不必因为短期行情的休整改变对本轮行情趋势的基本判断,行情需要降温才能行稳致远,支撑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依然未被**,未来股指还有新高。

  兴业证券表示,支撑此前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涌现、增量资金入市,均未出现**变化。短期休整有利于行情中长期的发展,后续依然有较多提振市场信心的潜在催化,新一轮行情随时可能启动。

  “大盘总体无忧,‘慢’牛行情依旧可期。市场依旧在上升趋势中,上证指数20日均线、下方缺口、上升趋势线都是有效技术支撑;而即便趋势线被击破,上证60日均线依旧是有效的中线支撑。”浙商证券指出。

  招商证券进一步指出,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逻辑,强化重估A股的逻辑。同时,市场目前站上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在持续流入。A股在8月走出先抑后扬,创下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配置方面,银河证券建议,8月份在政策空窗期和中报集中披露期,资金可能尝试把握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业绩预期处于空窗期,且业绩链在预告阶段已完成部分博弈,所以8月市场或为局部热点轮动行情,大概率还会发酵一些边缘概念,对追高操作要适当谨慎。

  “建议投资者坚持当前中线仓位,若满足两个条件(指数在调整期内守住上升趋势线 美元对人民币离岸汇率掉头向下,则可以增加短线仓位。”浙商证券表示。

  中信证券:降温才能行稳致远

  整体来看,行情的定位决定了主导资金的行为,资金的行为决定了上涨的行业结构及模式。历史上增量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领涨行业大都是持续集中,而不是高切低轮动;背后的本质是资金对效率的追逐,更倾向于高共识品种,而非在低位品种里“蹲变化”。

  7月的行情演绎也验证了这一点,行业逐步向趋势性品种聚焦,而高切低模式效率偏低;近期增量流动性边际上有所放缓,行情需要降温才能行稳致远。

  行业方面,目前**关注的依然聚焦在AI、创新药、资源、恒科以及科创板。

  国泰海通证券:歇脚调整期提高**仓位

  展望后市,股指还有新高,歇脚调整期提高**仓位。4月7日至今,上证指数涨近600点。尽管如此,市场分歧依旧很大。客观上过去多年,经济转型阵痛与无风险收益偏高,影响股市表现与入市意愿。

  但形势压力如今已然是共识,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也应看到**转型步伐加快,创新持续涌现;长期利率破2后,无风险收益系统性下沉;围绕提高投资者回报,资本市场改革纵深提速,“转型牛”得以确立。展望后市股指还有新高。

  **股市“转型牛”的关键动力有三:一是经济转型和新兴业态初露峥嵘;二是无风险利率的系统性下沉;三是提高投资者回报的制度改革。

  配置方面,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金融是黑马。股市的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贴现率下降,讲得出长期逻辑的公司有机会,讲不出长期逻辑的公司机会并不显性。

  银河证券:稳步上行趋势不变

  上周指数冲上3600点后,出现4月7日以来**日跌幅超过1%的情况,很多投资者产生了一些担忧情绪。海内外多个重要事件相继落地,叠加市场此前已经历一段时间上涨,短期市场波动或加大。

  不过从市场活跃度来看,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这为市场提供了强**保障。成交量若能逐渐收缩,且指数企稳,则短期不用过度担忧。中期,市场稳步上行的趋势不变。

  操作层面,8月份在政策空窗期和中报集中披露期,资金可能尝试把握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业绩预期处于空窗期,且业绩链在预告阶段已完成部分博弈,所以8月市场或为局部热点轮动行情,大概率还会发酵一些边缘概念,对追高操作要适当谨慎。

  中期,对逻辑成立的方向,比如政策持续聚焦的反内卷方向、政策**与产业链景气度提升的医**向、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的科技方向依然值得关注。如果短期持续回调,则机会或大于风险,可适当低吸。

  申万宏源证券:9月前可能还有上涨波段

  市场短期调整的背景,是轮涨补涨行情充分演绎,市场稳定性略有下降。带领市场进一步突破的主线结构尚未确立,市场调整回归震荡市。在调整波段中,市场将会消化2025下半年经济增速预期回落、政策**仍偏向调结构的预期。

  8月市场回归震荡市,9月前可能还有上涨波段。中期观点不变,时间是牛市的朋友,核心是时间是基本面改善和增量资金流入A股的朋友。维持四季度好于三季度、2026年会更好的判断。

  配置方面,9月前可关注自主可控和国防军工的脉冲机会,哑铃型策略(高股息、微盘股可能迎来反弹。反内卷是后续上行催化的主要来源,中游制**内卷长期改善盈利能力,但短期推动有阻力。继续提示潜在牛市**大概率是科技牛。

  华泰证券:短期波动率放大

  上周后半周在美元指数、政策预期的扰动下,市场缩量调整,但考虑到目前赚钱效应已回调至7月中旬位置、市场抛压相对可控,短期A股或进入波动率放大的平台期,局部热点活跃或为基准情形。

  接下来,结合题材容量、补涨空间、业绩持续性等分析,目前具备补涨逻辑且景气改善持续性的板块主要集中于AI、产能出清等方向。

  配置上,建议投资者把握**思维,关注白色家电等跌出股息率性价比的稳健及潜力高股息品种及二季度业绩回升且具备补涨逻辑的方向,如存储芯片、光纤光缆、氯碱、航空装备、智能驾驶、机器人等。战略上超配大金融、创新药、军工。

  兴业证券: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未被**

  展望后市,不必因为短期行情的休整就改变对本**行情趋势的基本判断。近期市场调整更多在于连续上涨之后,市场需要一个阶段性休整的窗口,近期**外政策的落地只是提供了一个契机。

  而本轮市场的上涨并不在于宏观经济预期的上修,背后更重要的是政策托底下,新动能的持续显现,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增量资金入市不断形成合力。因此,支撑此前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涌现、增量资金入市,均未出现**变化。

  支撑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依然未被**,短期扰动带来的震荡、休整的意义在于,消化此前的涨幅、让市场的情绪得以平复的同时,更加是一个让市场理顺思路、让中长期主线在震荡中逐渐浮现的过程,有利于行情中长期的发展。并且,后续依然有较多提振市场信心的潜在催化,新一轮行情随时可能启动。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短期沿着阻力**的方向,布局低位成长主线,同时择机把握“反内卷”政策导向下的长期机会,并随时做好新一轮向上行情的准备。

  招商证券:8月中下旬重回上行趋势

  展望8月,市场可能会呈现指数在8月中上旬呈现震荡的格局,在8月中下旬重新回归此前的上行趋势,并可能继续创新高。

  具体而言,8月中上旬,在前期市场明显上涨后,进入业绩披露月,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部分涨幅比较大的偏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披露前的调整压力。而8月下旬业绩披露靴子落地后,重新进入业绩真空期状态。

  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逻辑,强化重估A股的逻辑;同时,市场目前站上的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在持续流入,**,A股在8月走出先抑后扬,创下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

  浙商证券:大盘总体无忧

  展望后市,大盘总体无忧,“慢”牛行情依旧可期。市场依旧在上升趋势中,上证指数20日均线、下方缺口、上升趋势线都是有效技术支撑;而即便趋势线被击破,上证60日均线依旧是有效的中线支撑。

  配置方面,基于“短线调整中线无碍,开仓需要两个条件”的判断,建议坚持当前中线仓位,若满足两个条件(指数在调整期内守住上升趋势线 美元对人民币离岸汇率掉头向下,则可以增加短线仓位。

  光大证券:8月市场风格偏顺周期

  展望后市,市场仍存在一些预期差,如短期基本面改善的持续性、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等。因此,下半年市场将开启下一阶段上涨行情,并有望突破2024年下半年的阶段性高点。预计8月市场风格偏顺周期,五维行业比较框架视角下,关注家电、非银、电力设备等行业。

  经济基本面的韧性、增量资金流入的持续性以及市场风险偏好等方面,或许存在超预期的空间。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短期内出口或仍将保持韧性,内需有望持续改善,叠加物价在政策支持下温和回升,预计基本面将持续回暖。

  与此同时,受前期市场“赚钱效应”的带动,两融资金以及中长期资金有望持续流入。此外,在政策发力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配置方面,短期可关注前期滞涨方向:当前来看,本轮行情或许会以“轮动补涨”特征为主,补涨的机会更值得关注,申万**行业中,**关注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二级行业中,**关注工程机械、化学纤维、自动化设备、商用车。

  长期方面,可关注消费、科技自立以及红利方向:消费主线关注政策补贴、服务与新消费方向;科技主线关注AI、机器人、半导体、军工等方向;红利主线关注部分高质量的红利个股。

  华安证券:中期向好趋势不改

  展望后市,短期扰动不改市场中期向好趋势,后续可关注中报业绩兑现情况以及政策落地方向节奏。

  **政治局会议总基调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宏观政策依然以延续、落实为主,未来将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确定是否加码,即会议提出的政策“灵活性预见性”要求。具体推测将表现在服务类消费、房地产、外贸、反内卷具体行业等领域,后续可继续关注政策落地情况。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成长科技强者恒强,包括AI、机器人、军工。二是景气支撑或业绩超预期领域,如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摩托车、农化制品等。三是政治局会议结构性政策超预期的服务消费,以及地产政策宽松带来估值修复机会。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