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加强各类工具联动配合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发布

  为构建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近日,**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债券、股权、保险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有效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前提下联动衔接更加紧密,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

  金融在支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资金供给、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功能,为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智能化升级和产业链韧性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和服务。

  《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领域,明确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金融业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成效逐步显现。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制造业中长期**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各项**增速。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应**聚焦**领域和薄弱,更加精准地发力。例如,在科技和绿色金融方面,建议发展投贷联动,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创新领域的提供股权、债券融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允许企业以专利、商标等作为质押物获得**;用好科创板、北交所,推动更多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资金,提高绿色信贷规模,对钢铁、化工等高碳行业技改项目提供低息**;进一步优化债券市场环节,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商发行绿色债券获得融资。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专家、主任曾刚表示,针对新型工业化**领域,可扩容再**、再贴现、**专项普惠融资规模,完善用好科技创新再**、“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现有政策。同时,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应用,可有效破解中小企业“无抵押、难授信”困境。

  与此同时,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各类金融工具的联动配合。《意见》提出,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保障客户隐私的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集团内各类金融资源,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鼓励保险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在风险可控、商业自愿前提下,通过股权、债券、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形式,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从直接融资看,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间接融资看,要进一步提高中长期信贷、信用**和首贷比重。

  “建议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能力;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上市,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规模,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构建‘政府 保险 企业’合作模式,创新新型工业化需求的保险产品。”招联**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要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优化制造业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将商标、专利等授信依据,开发更多信用**产品,满足中小制造业企业需求;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阶段,建议加快构建产业数字金融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金融系统数据互通;发展产业并购基金,支持龙头企业收购,整合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推动金融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实现“资金供给多元化、风险管理精细化、服务场景生态化、政策引导精准化”协同发展,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耦合,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助力建设制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