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近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上半年,我国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主要指标增速略有回升,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接下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发力,更好地推动扩大**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今年上半年,一揽子金融支持措施落地显效,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固。

  “202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并根据**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相机抉择,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进一步提高了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民生银行**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今年5月,**人民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一次性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6月,人民银行两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共1.4万亿元。同时,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5月,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带动**市场报价利率下行0.1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8个和2.1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各项**新增12.92万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温彬认为,在一揽子金融政策持续显效、经济活跃度有所提升以及金融机构加力支持下,上半年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合理增长、增速延续高位,**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之下,金融市场利率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从**对比看,近些年持续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状态是支持性的,政策效果也在不断累积。”**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目前,**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新发放企业**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邹澜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动扩大**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上半年,货币政策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质效提升。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金融“五篇大文章”**量增、价降、面扩。5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余额达103.3万亿元,占本外币各项**的38.2%;同比增长14.0%,增速比各项**高7.3个百分点;年内**增量在各项**增量中的占比超六成。

  价格方面,5月份,金融“五篇大文章”新发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69%,比上月末下降4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基点。

  从覆盖面来看,服务企业和个人共计7839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88万户;其中,服务企业44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万户。

  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效果上看,上半年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加精准有效。

  今年5月人民银行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中,有不少是结构性政策工具。一方面,创设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额度5000亿元,专门用于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同时支持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

  另一方面,从量上,增加并优化了部分工具的额度。增加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支农支小再**额度各3000亿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和股票回购增持再**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

  同时,从价格上,**了再**利率。将支农支小再**、抵押补充**和各个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

  “这些结构性政策措施已经在5月底前**启动实施,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邹澜介绍,截至5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签约的合同金额已经达到1.74万亿元,企业可以随时提款使用。截至6月末,银行间市场已经有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了科技创新债券,累计超过150亿元。

  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还显示,6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小微、养老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2.3%、43%、11.5%。

  “上半年结构性工具成为发力**。”温彬表示,为提振消费,在前期政策基础上,6月底,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出台金融促消费的19项重要举措,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7月,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90亿元已下达。这些措施有望继续精准提振消费,激发消费融资需求,稳定居民端信用。

  邹澜表示,接下来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同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领域和薄弱环节。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近期,**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会议提出,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方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较快增长,加大“两重”“两新”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着眼于有效提振内需,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王青认为,预计降息降准、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等仍有可能在下半年进行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货币政策在提振消费方面也将继续发力。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在创造和吸纳就业方面也具有优势。“当前,服务消费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满足需求的金融支持较为充分,影响扩大服务消费的短板主要是供给。”**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彭立峰介绍,人民银行专门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加大高质量供给,补齐短板,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彭立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协同,指导各地、各金融机构加快推动《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落地见效,全力做好金融服务消费工作,为提振和扩大消费提供**金融支撑。

  接下来,货币政策效果仍将持续显现。温彬表示,货币政策的传导仍需要**时间,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叠加财政、产业、消费等政策持续发力,共同呵护稳信用进程。下一阶段,为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