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各地经济半年报尽出:17市增速触“6”,舟绍淮领跑
“十四五”收官之年进程过半,长三角区域内41个直辖市、设区市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目前均已发布,其中34个市的GDP增速超过**同期的5.3%或与其持平,17个市达到或超过6%,海岛市浙江舟山以6.9%“领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杭州、南京两个“东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增速明显加快。
一季度,杭、宁GDP分别增长5.2%、5.3%,比去年全年提升0.5个、0.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5.5%和5.3%,以万亿元左右的大基数,增速重新达到或超过**水平,尤其是与一季度相比,半年增速并未像不少地区那样有所回落,南京持平,杭州则加快了0.3个百分点。
长三角的国土面积约占**的4%、人口约占17%,去年一市三省GDP合计量为33.17万亿元,约占**的24.6%。“龙头”上海是****“5万亿元GDP之城”,上半年,在**经贸秩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亿元,展现出较强韧性。
分产业看,占上海GDP近八成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4%,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9.1%。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增速高于**3.4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四省份中大幅**。
浙江过半设区市增速超过6%
整体观照,浙江设区市的表现抢眼。**共11市,上半年增速达到或超过6%的有温州(6.0%、绍兴(6.8%、金华(6.4%、台州(6.6%、湖州(6.3%、舟山(6.9%、丽水(6.6%7市,共同推动**当期的GDP增量达到2450亿元,超过经济总量居前的广东、山东,在**仅次于江苏(2544亿元。
江苏“十三太保”的经济规模都已在4500亿元以上,基数较大,上半年增速达到或超过6%的为徐州(6.2%、淮安(6.8%、宿迁(6.1%3市,**位于苏北。
江浙两省目前各有一地经济总量已过9500亿、正冲刺“万亿城市”。上半年,民营经济重镇温州,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代表的徐州分别跑出6.0%和6.2%的增速,均快于所在省份。
安徽共16个设区市,上半年增速达到或超过6%的有合肥(6.0%、芜湖(6.4%、安庆(6.0%、马鞍山(6.3%、宣城(6.1%、铜陵(6.1%、黄山(6.6%7市,除黄山外均属于“长三角**区27市”。
“三匹快马”
通盘比较,上半年舟山(6.9%、绍兴(6.8%、淮安(6.8%的经济增速在区域内居前三位。
舟山背靠长三角的广阔**,面向太平洋。去年11月,《**(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院批复同意,以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片区、舟山岛南部片区为基础,统筹宁波片区,力争到2030年初步建成功能**的粮食、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
今年以来,舟山**落实建设方案,扩投资、强产业,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9.1亿元。从三次产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增速居浙江**;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居****,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在甬舟铁路和公路、六横公路大桥等重大项目促进下,交通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7.3%,高于**平均5.9个百分点。
舟山是长三角陆地面积**、常住人口最少的设区市,经济体量小,转型空间宽广,2020年、2022年的增速均为长三角城市**。而GDP在8000亿量级的工业大市绍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158亿元,其6.8%的增长则倚仗产业升级和创新浓度。当地传统的染缸、酱缸、酒缸“三缸”早已让位于布片、芯片、药片“三片”,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均以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电光源等产品产量增速都在30%以上。
地处南北分界线的淮安上半年实现GDP2759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
到今年,淮安已连续5年将“新春**会”的主题锁定“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重特大项目”,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去年GDP在此前三年年均增长7.1%的基础上再增7.1%,为长三角内最快。今年以来,当地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6个,协议引资2700多亿元,其中新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5个,10亿元以上92个;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87个、212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序时18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增速在江苏省最快,其中民间投资占**投资的84%。
杭州、南京增速回升明显加快
2022~2024年,杭州、南京的年度GDP增速分别为1.5%、5.6%、4.7%,以及2.1%、4.6%、4.5%,杭州有两年低于**水平,南京三年低于**增速。而今年上半年,两地的增速均回升到与**持平或超过。
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在杭州GDP中的占比超过七成。上半年,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比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其中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都超过10%。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也快于**。
今年3月,南京第二次举办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时间比去年提前三个月,体现了汇聚全球资源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和紧迫感。在会上,南京成立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举**之力在机器人、人工智能(软件、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条赛道上求突破。上半年,该市新兴动能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5.8%,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1.6%;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5%、22%和44%。
上半年,在一些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分项指标上,合肥(13.1%、舟山(11.5%、黄山(11.4%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长三角**;金华(16.4%、丽水(13.5%、衢州(12.1%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体现消费市场活跃程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台州(9.5%、盐城(7.1%、宿迁(6.5%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