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美印贸易谈判恐陷入僵局

  美国砸向印度的“关税大棒”终于重重落下。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叠加此前关税,美国对印度的关税税率将累计达到50%。美对印加征关税,凸显出美国贸易政策和印度发展雄心的结构性矛盾,**或倒逼印度自力更生,在经济改革中寻求破局的机会。

  近段时间以来,印度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因双方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上的严重分歧而频频陷于困境,美印双方近期举行多轮贸易谈判,但印度一直拒绝按美国要求的给予美方农业和乳业关税优惠。**,美国政府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下令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对印度征收的总体关税税率达到50%。这使得印度成为美国在亚洲征收关税最重的贸易伙伴。印度政府对此立场鲜明而又强硬,**时间表示美方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做法“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并称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利益。

  短期看,美国所提出的贸易条件印度无法接受,双方的贸易谈判恐陷入僵局。有印媒分析指出,印度面临的加权平均关税比亚洲其他经济体高出5个至10个百分点,恐削弱印在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的相对优势。在具体领域中,美印之间就农业、乳业、汽车领域分歧严重,因为这些领域是当前印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美国要求印度作出较大让步,这势必会让印度在**贸易中处于极大的劣势地位,印度政府无法接受。与此同时,美国长期不满印俄之间走近,称印长期自俄购买武器、能源,加征25%关税是对印征收的“额外罚款”。这两大方面的诉求,印度政府出于本国战略利益考虑,自然无法答应。

  长期看,美印贸易谈判“谈崩”暴**“美国优先”与“印度优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政府大打“关税牌”,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强行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这与印度政府所畅想的“印度制造”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就多次对“印度制造”公开表达不满,要求苹果公司等相关产业链供应链重新回到美国本土。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心怀让印度成为“超级大国”的雄心壮志,而“印度制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尽管落实起来步履艰难,但确实是不得不坚持的国策之一。**评级机构穆迪表示,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高额关税,可能严重打击印度的制造业雄心,并减缓其经济增长。虽然能够通过谈判**现行的高关税,但与其他亚太**相比,美国对印度征收相对更高的关税将严重削弱其制造业的发展,甚至可能逆转近年来在吸引相关投资方面取得的成果。

  鉴于这些因素,美印“谈崩”其实有其必然性,而印度政府对此也有所察觉,在经济政策上已开始寻求其他出路。面对美国政府高额关税压力,印度政府敦促企业加码支持“国货战略”,并考虑为出口商提供政策支持。当前,印度政府正考虑加速推动印度本土品牌建设,印出口促进委员会将加强与印品牌资产基金会的合作,合力开展“品牌发展计划”,把支持印度本土国货做到实处,并希望进一步拓宽**市场,前一阵子印度总理莫迪公开表示“希望全世界每个家庭的餐桌上都有印度品牌的食品”,也是出于这一政策而转变心态。可以看出,在美国“关税大棒”的**下,印度开始放下对美幻想,尝试以自力更生求经济发展破局。

  无论是制造业回流还是**贸易的其他问题,仅靠关税政策无法解决其根本。美国政府的高额关税,在加速推动世界贸易转型,改变各国对供应链和物流的规划,由**贸易流动转向区域合作**,逐渐“就近取材”。分析指出,面对美国“关税大棒”,印度有可能进一步寻求贸易多元化,拓展与亚洲、东盟、欧洲等**的贸易合作网络,从而减缓美国关税政策造成的影响。美印之间后续局势演变,还需要观望新的贸易谈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