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加力布局人工智能赛道
**移动上半年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收入达“几十亿元数量级”;**能源集团“擎源”、**石油“昆仑”等大模型相继投用;广州、深圳等多地国资开放数百个AI应用场景……**院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企业已布局16个**行业800余个场景。
业内人士认为,诸多迹象表明,国资央企正加力布局人工智能赛道。随着政策持续加码,依托需求规模、产业配套与场景优势,国资央企将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大投入与资本运作提速,将塑造新产业优势、培育新动能。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动能强劲
从近期多家央企密集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报告看,人工智能赛道发展动能强劲、发力成效明显,人工智能行业生态更加完善。
**电信8月14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智算数据**(AIDC收入同比增长7.4%。天翼云收入达到573亿元。公司累计推出80余个行业大模型、30余个行业智能体,服务行业客户超2万家。
**联通半年报显示,公司算网数智业务上半年收入达454亿元,占比提升至26%,AIDC签约金额更实现60%的同比增长。“2025年是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之年,是应用规模落地产生实效的重要节点。公司将持续提升管理运营服务水平,预期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联通董事长**岳表示。
**移动在智算领域展现实力。**移动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总智算规模达到61.3EFLOPS。应用层面,上半年**移动AI 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公司明确,下半年在人工智能的投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力度快于上半年。“目前我们从人工智能领域获得的直接收入,或者相关收入,已经是几十亿元的量级。”**移动董事长杨杰在公司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同时,行业大模型密集落地,正驱动产业变革。**能源集团建成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建材集团创新研发的“晓妙”产业大模型、**移动“九天”通专大模型矩阵全新升级到3.0、**联通“元景”多模态大模型及开放“元景万悟”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成果斐然。
**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认为,央企人工智能业务领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依托系统级场景优势,转化为可开放、度量、治理的产品,形成“央企搭台、多元主体唱戏”模式;二是从自用转向输出,将运营商云、能源算力等转化为可交易公共服务;三是央地协同,以人工智能助力稳投资、稳增长。
多地竞相挖掘开放应用场景
在央企强化技术攻关的同时,地方国资国企积极发挥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试验田”。
在广州,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布暨供需对接会近日在华为广州研发**举行。会上,60个来自市属国企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式亮相。目前,广州大模型备案总数达33款,拥有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相关产业基金规模超700亿元。
深圳更创新性推出“**式发布”模式,深圳国资国企首批择优遴选出100个优质应用场景,先后两批次发布“千家万户水管家智能体”等标志性应用场景。
此外,浙江国资委近日发布浙江国企首批26个“人工智能 ”开放场景清单,涵盖交通、制造、服务等8大**领域。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给地方国资公司带来转型发展机遇。”方达咨询相关负责人认为,地方国资公司需抓住产业发展契机,通过资源整合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布局人工智能时,这些企业应紧密结合自己的优势,在制造业、金融业、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应用**
国资央企人工智能业务发展提速,离不开制度创新与生态培育。
**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近日表示,要进一步落地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强化顶层设计、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挖掘建设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战略性高价值场景,打造人工智能 科学、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新型工业化、具身智能等应用**。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底座供给能力,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智算集群,对外提供更多普惠**算力服务。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开放生态,强化开源社区建设运营,在保障核心安全的前提下,面向中小企业、高校院所、科技爱好者等开放央企人工智能能力,分享应用经验,**全社会人工智能创新门槛,提升社会影响力。
**院国资委研究**研究员袁雪认为,应探索建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构建有利于战新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整合资金、产业、数据等优势资源,持续支持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企业。
随着人工智能向各领域深度渗透,安全治理和伦理规范成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专家认为,应加紧推动制定完善人工智能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应急响应体系,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治理制度规则和技术标准建设,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