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泰隆:穿越周期韧性生长 “煤焦化 新材料”重构价值
8月25日晚间,宝泰隆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半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8322.9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公告显示,本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公司转让控股子公司鸡西市宝泰隆投资有限公司55%股权确认投资收益;销售收入来源发生变化,由以焦炭产品为主转为以自产煤炭产品为主,销售毛利由负转正;管理费用同比大幅减少。但由于焦炉设备正处于检修停产状态,焦炭及相关联产品粗苯、甲醇、煤焦油受此影响没有产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依然出现下滑。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受国外宏观环境及行业周期**影响,宝泰隆等焦化企业依然承压前行,但该企业通过加速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持续将资源向**产业与优势产业汇聚,未来穿越周期韧性生长的表现值得期待。
煤炭托底 产业韧性上升
据公告显示,宝泰隆本次将对使用超15年的焦炉设备进行**检修,同时还将完成相关设备设施技术改造、保养与维护等,完成时间预计约6-9个月左右。
对于完成时间,公司上证E互动中表示,焦炉检修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
焦炭市场在经历上半年偏弱运行后,下半年在传统用煤旺季及金九银十消费偏强预期下,价格已触底回升,呈现**爬坡趋势,叠加政策进一步发力“反内卷”,焦化行业提价等实质性动作开始稳步推进,目前焦炭已经历了六轮提涨。
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复产时的市场环境相对有利,近期**煤炭价格及需求端阶段性趋强运行,已经对焦炭底部形成支撑,而作为东北地区**的独立焦化企业,宝泰隆同时还有望享受到“反内卷”带来的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是,经过原料基地建设不断提速,目前宝泰隆对煤焦化上游关键原材料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强,效能逐渐释放有望成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
上半年,宝泰隆在焦炉设备处于停产检修状态下,共生产原煤24.99万吨,工程煤30.98万吨,精煤9.22万吨,自产煤炭产品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报告期内,宝泰隆一矿90万吨/年的新建项目实现联合试运转,从而将与宝泰隆五矿和宝忠煤矿2座产能达60万吨/年的生产矿井,为企业提供150万吨/年的原料煤供应,大幅提升企业原料煤自给率,在增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同时,通过灵活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成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屏障。
与此同时,宝泰隆旗下宝泰隆二矿和宝清县大雁煤矿的总体工程进度达到93%、91%,宝泰隆三矿总体工程进度达到73%,有望相继于近年内完工,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原料煤自给率和增厚业绩表现。此外,宝泰隆180万吨/年的东辉煤矿项目自去年获批以来,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环评、水保等手续已陆续获得监管部门批准,项目进入开工倒计时,届时企业资源价值转化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新突围 新增长点渐显
石墨烯新材料一直以来都是宝泰隆长期布局、**推进的业务领域,自2016年率先贯通百吨级石墨烯制备生产线以来,该公司持续向石墨烯应用端延伸发展,逐渐构建起“原料-制备-应用-终端产品”的石墨烯全产业链。
近年来,宝泰隆不断加大石墨烯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研发力度与市场拓展,大力推进“石墨烯导热、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关键应用技术”产业化,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通讯基站、航空航天、低空飞行器等领域,目前部分产品已通过产业链服务于华为、联想、康佳等知名品牌终端。
报告期内,雷鸟创新发布的全球首款**可量产的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X3 Pro,再次采用了宝泰隆孙公司星途提供的全新石墨烯散热膜零包边绝缘封装技术,实现相关元件三维立体散热,空间散热效率再度提升15%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宝泰隆石墨烯产品不断在知名品牌电子产品终端中的应用和拓展,标志着市场对公司石墨烯相关产品的充分认可。
据公告显示,宝泰隆2023年、2024年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500.72万元、3116.16万元,同比上涨了107.64%。随着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其产业价值将不断释放,未来或有望成为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宝泰隆在报告期内还收到了**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密林石墨矿项目采矿许可证,标志着这座石墨矿正式转入建设阶段。公开资料显示,该矿已累计探明晶质石墨矿石储量11245.17万吨,晶质石墨矿物量721.26万吨,一旦建成达产后将对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