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小微盘股“抱团”隐忧闪现 私募策略应对更趋理性

  分享

  8月27日,A股市场迎来回撤,前期强势的小微盘股普遍下跌。截至当日收盘,中证2000指数下跌2.32%,Wind微盘股指数跌幅接近4%。这一天,上海某小型量化私募的投资总监李哲(化名迅速调整了持仓结构,将部分估值过高的小微盘股调出投资组合。

  市场震荡之际,多位私募人士直言,小微盘股已显现出资金抱团特征。不少私募在享受浮盈的同时,也开始为可能的市场变化未雨绸缪。

  资金合力推高小微盘股

  在遭遇“高位强震”之前,小微盘股一直处于多年以来的高光时刻。7月以来,A股市场科技成长主线与小微盘风格比翼双飞。部分知名量化私募的中证1000、中证2000量化指增策略产品,2024年以来的回报率已经突破100%(截至8月22日。一些专注小微市值策略、科技成长风格的中小型主观私募,也赚得“盆满钵满”。

  蒙玺投资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报记者分析了小微盘股走强的多方面因素:“经历了此前几年较长时间的估值压缩后,小微盘股整体处于相对低位,估值安全边际较强,具备**修复空间。”

  科技成长板块的资金偏好也是重要推手。蒙玺投资认为,科技成长板块是近几年资金关注的主线,而不少科技公司集中在小微盘领域,叠加产业政策对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小微盘品种更容易承接“成长 政策”的双重逻辑。

  第三方机构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认为,本轮小微盘股的持续走强主要由量化资金主导,量化策略在小微盘股中持仓集中度较高。同时,杠杆资金也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两融余额持续走高,相关融资聚焦AI、机器人、创新药等赛道,进一步带动了相关赛道中大量小微盘品种的上涨。

  知名主观私募涌津投资补充说:“部分蓝筹股在业绩增长方面承压。流动性较为宽松,小微盘品种成为承接流动性的主要去处之一。”

  交易拥挤度或偏高

  在私募业内看来,当前A股小微盘股品种的整体交易拥挤度的确偏高。涌津投资认为,小微盘股票当前的拥挤度已与2021年白马股行情的高点、2024年初小微盘股快速回调前的高位水平接近,但尚未达到历史极值。

  蒙玺投资坦言,需要辩证看待当前情况:“市场的换手率和集中度有所上升,当前小微盘股确实集聚了较多的短期资金,市场拥挤度不断上升。”但是,当前小微盘股的资金结构更加多元,除了机构,还有其他市场参与者。

  另外,李哲向**证券报记者表示:“本周我们已经**了小微盘股的配置比例,不是不看好其长期表现,而是短期风险收益比不再吸引人。”这种谨慎心态在业内并非个例。

  涌津投资对比历史情况后进一步表示:“小微盘股如果出现**的趋势转折,目前还缺乏强力催化因素。”整体而言,该机构认为,小微盘股再现类似2024年初“短期持续急跌行情”的概率较低。如果出现资金抱团瓦解,更可能以“阴跌叠加阶段性回撤”的方式进行。

  避免单一策略过度**

  面对小微盘股的较高交易拥挤度,私募机构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在投资心态上也更趋理性客观。

  蒙玺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会通过主动调整持仓结构,动态捕捉市场机会,避免单边拥挤。在量化视角下,小微盘股确实具备**的结构性超额收益来源,主要表现为小市值效应,不少小市值股票在长期维度能够获得比大市值股票更高的收益率。但这种超额收益伴随的是更高的弹性和交易成本。

  此外,有私募机构直接将本轮小微盘股行情的延续性,与“科技成长主线能走多远”直接挂钩。

  世诚投资科技研究员陈之璩认为:“近两年AI等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给许多行业带来了大量的增量机会,相关供应链在过去两年获得了大量来自海外和**的订单,A股一些科技企业从中抓住了机会;另外,上游客户有意扶持一些新兴的关键零部件国产供应商。”整体来看,市场对科技成长主线的偏好和估值预期,已成为更加关键的因素。

  托合江建议,在当前的市场时点,各类投资者都需要避免单一策略过度**,市值风格需要适度均衡配置。

  李哲则表示,“小微盘品种阶段性调整不是坏事,在人气出现退潮之际,更需要跌时看质,而不是简单地追逐资金青睐的热点。”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