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阿斯利康胡轶清:补体治疗破局罕见病诊疗 多方协同构建生态保障

  财经8月28日讯 2025年补体日大会日前在京召开,本次大会汇聚超10个**近300位中外**专家,聚焦血液、肾科、神经三大领域,围绕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四大罕见病,从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到多学科协作深度交流。

  会议期间,阿斯利康**副总裁、罕见病事业部负责人、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产研分会(筹联合发起人胡轶清就补体领域创新药研发、罕见病诊疗政策、支付体系、地域诊疗差异等核心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结合您的行业经验与社会职务,您认为如何推动罕见病政策科学化制定,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

  胡轶清:75%以上的罕见病与基因相关,全球前沿基因****多以罕见病为首要适应症,补体**的首批适应症也集中于罕见病,可以说罕见病**技术是医疗领域的“先行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认为推动政策优化可从以下两大核心环节进行突破:

  一是在支付端建立罕见病专项保障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政府已在科研端设立罕见病专项基金,在注册端开通绿色通道,但产业**挑战在支付端。罕见病**因技术新、患者少、成本高,需独立于常规医保的定价与保障体系。因此,**设立罕见病专项基金,纳入高值创新药非常重要;同时鼓励地方联动惠民保、慈善基金、民政基金建多层次保障,有助于减轻患者自付压力。此外也可借鉴**经验,拓宽筹资渠道,如将部分慈善基金用于罕见病**保障等。

  二是在诊断端推动罕见病早筛纳入儿童保健体系。因为超50%的罕见病发病于儿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早干预尤为关键。因此,我也建议将罕见病筛查纳入**免费儿童保健体系,在新生儿筛查、儿童定期体检中加入筛查项目,从源头**疾病进展风险。

  从您视角来看,如何破解补体罕见病诊疗地域差异,让更多患者享受规范诊疗与创新疗法?

  胡轶清:当前,**多个省份的头部医院已逐步建立“分级诊疗 长期管理”体系,核心目标是让患者“看病不出省”。作为全球**的跨国药企,阿斯利康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并支持建设了139家罕见病**诊疗**。下一步我们将以省级**诊疗**为核心,助力地级市建立起单病种协作网,也就是说患者在****确诊后,日常**管理与随访可在当地地级市医院完成,后续只需定期回****复查即可,这既保证了诊疗的规范,也**了就医成本,有助于实现“诊断及时、**便捷、管理持续”。

  当前**多款补体抑制剂已入医保,您认为后续如何推动**覆盖更多适应症,惠及更广患者?

  胡轶清:从机制发现到成为**靶点、研发**再到临床应用,补体**已历经百年。目前**已上市多款补体抑制剂,覆盖肾科(aHUS、血液科(PNH、神经科(gMG、NMOSD等领域。作为全球创新药研发的**者,阿斯利康持续聚焦**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并为他们带来更多**选择。同时我们正积极推进全球与**临床研究同步,目前**已**参与所有补体相关的全球三期临床中。如肾科领域开展IgA**三期临床,血液科领域推进移植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临床研究,未来补体**还将延伸至更多罕见病领域,为更多患者提供针对性方案。

  阿斯利康在补体科学领域的战略定位是什么?未来3-5年在**罕见病领域**发展方向是什么?

  胡轶清:在罕见病领域持续发力,不仅是阿斯利康深度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能够不断提升我们的创新实力。多年以来,阿斯利康以补体**为罕见病业务起点,持续构建补体抑制剂管线,同时超越补体的管线我们也有很多。目前第二代C5补体抑制剂已在**上市;第三代皮下注射C5抑制剂正开展gMG全球三期临床。未来,阿斯利康**将有近10个罕见病领域创新产品或新适应症落地。

  当然,即使我们的管线非常丰富,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让企业更有信心可以上市更多创新****,助力**罕见病患者能够在**时间获益,重回正常的生活,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和目标。

  您对**未来补体罕见病诊疗生态有何期待?企业将如何扮演赋能者与**者角色?

  胡轶清:罕见病诊疗生态需政府、医院、企业、患者组织“四方协同”。首先政府需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尤其在支付端落地专项基金与多层次保障,让“全民健康”覆盖少数群体。其次,医院与专家方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医生投身罕见病领域,并依托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罕见病联盟等平台,搭建了诊疗协作网,制定质控标准。同时,在企业层面,阿斯利康将继续推进**交流、加速新药落地。**,患者组织作为患者需求“代言人”,可为政策制定、诊疗方案优化、**研发提供真实洞见,例如覆盖患者心理、就业、社会适应等需求。

  我们期待通过多方努力,**真正助力**的罕见病患者不再“因病返贫”,儿童患者得到及时干预,同时**罕见病创新技术能够走向全球,这既是企业目标,更是促进共同健康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