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大军”扩容:衍生品工具助力上市公司稳定经营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多,上市公司在汇率、商品价格、利率等方面面临的波动风险急剧加大,套期保值所具备的风险管理功能日益受到市场各方重视。避险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有138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套期保值相关公告,同比增长15.7%,这表明上市公司衍生品避险规模持续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衍生品工具凭借其独特的风险管理功能,已成为上市公司对冲各类经营风险的核心手段。套期保值是一项需要长期规划并持续推进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稳步开展相关操作,精准把控风险敞口,有效**价格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冲击,进而将更多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
上市公司衍生品避险规模扩大
近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风险的数量显著提升。避险网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共有138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同比增长15.7%。其中,提及规避汇率、利率、商品价格交易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3%、16%、13%。
从上市公司管理的风险类型来看,汇率风险是其面临的重要风险,同时利率风险也愈发受到关注。避险网数据显示,今年1-7月,80%的A股上市公司在套期保值公告中都有提及汇率波动风险。此外,公告中提及规避利率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速一直高于提及规避汇率和商品价格风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速。避险网创始人刘文财表示,这反映出当前在全球利率下行周期中,上市公司对利率风险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就商品期货而言,避险网数据显示,铜、铝、钢材、碳酸锂、白银期货是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公告中出现较多的品种,其中提及碳酸锂期货的公司数量显著增加。此外,2024年新上市的商品期货品种也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套期保值公告中,比如,今年上半年已有6家上市公司明确对瓶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从参与期货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套期保值的主力军,主要覆盖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作为服务产业企业的期货公司人士,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近年来上市公司避险意识的变化。广州金控期货研究**副总经理程小勇表示,从服务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一是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积极性提升,主动组建团队开展业务;二是效果评估更科学,不再单纯考核期货盈亏,而是综合考量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合并计算未平仓工具、存货等;三是要求提高,将套期保值业务纳入经营重要环节。
**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在当前外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和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部分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成绩斐然
从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来看,报告期内,包括金龙鱼、浙商中拓、道道全、南钢股份等在内的公司,均在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期货套期保值成为不少以大宗商品为原料的上市公司稳定经营、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金龙鱼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合计实现盈利58亿元;浙商中拓期现结合实现的基差收益为3.82亿元;道道**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合计实现损益约1.9亿元;南钢股份商品套期保值衍生品合约和现货盈亏相抵后略有盈利,套期保值业务实际影响损益1483.33万元。
部分供应链类上市公司也在套期保值业务方面收获颇丰。物产中大在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商品及外汇套期保值方案在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报表项目中合计反映的金额为20.62亿元。厦门象屿2025年半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本期在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报表项目中合计反映的金额为6.14亿元。
结合多年跟踪观察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情况,刘文财表示,上述上市公司都有较为长久的套期保值业务实践经历,其团队专业化水平、制度流程完善程度和运作实操的规范性都相对较高,这是其今年上半年套期保值业务实现盈利的基础。同时,这些公司都有较大的商品交易头寸,说明他们都是基于现货业务实际需求来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具有期现一体化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年初,沪深证券交易所修订了相关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使用期货和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应在财报中将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损益合并披露。该执行指引要求自2024年起实施,这为市场相对客观地研究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业务盈亏情况提供了可能。
刘文财表示,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业务透明化信息披露要求,本质是解决套期保值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举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务的理解。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多、越**,投资者对其业务的理解就越透彻、越深刻,对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价值的评估就更充分,长期投资就更有底气。
稳步推进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业务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价格波动瞬息万变,如何在不确定性中稳住发展基本盘、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成为产业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工具已成为企业对冲风险的核心选择。”刘文财表示,通过科**用这些工具开展套期保值,企业能够有效减少价格波动对经营的冲击,从而集中资源推动核心业务稳步发展。
也有部分实体企业在运用期货工具时出现不当操作,进而导致业绩受损。对此,程小勇表示,影响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效果的情形主要包括:企业对期货及期权等衍生品认知不足、缺乏相关人才、不能合并处理期现业务盈亏情况、套期保值项目不满足相关会计处理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程小勇建议实体企业做好以下工作:提高对风险管理及衍生品功能作用的认识;积极参加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培训,接触期货风险管理业务;建立和完善套期保值业务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防止套期保值变投机;在经营中平衡风险控制与业务有效性,避免风险失控或业务无效。
对于尚未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刘文财表示,套期保值是一项复杂度较高、牵涉部门较广、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建议按照“先内后外、先虚后实、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推进。
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企业管理层要统一思想,谋定而后动,明确套期保值原则和目的,选定业务对象。其次,要搭建团队、建立健**期保值制度和流程。刘文财表示,在此过程中,初涉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往往需要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咨询公司等参与辅导,借鉴行业**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提**率。
在进入操作阶段时,刘文财建议采取“稳扎稳打、小步快跑、逐步迭代、循序渐进”策略。套期保值团队要与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识别和量化风险敞口、确立套期保值方案。从需对冲的核心风险或自身优势品种入手,先开展小规模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充分验证流程、磨合团队、测试系统、熟悉会计和信息披露等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提升后,再逐步推开。
在刘文财看来,套期保值业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业务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难点和瓶颈,企业管理层对此需要有充分的认知,方能不忘初心,取得积极成效。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