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超16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了哪里?——透视前10个月金融数据

  11日,10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信贷结构出现不少亮点。前10个月超16万亿元新增**投向了哪些领域?企业和居民**增长有何特点?

  **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人民币**余额254.1万亿元,同比增长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

  “信贷投放总体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民生银行**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一方面**发放规模持续扩大,进一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另一方面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成效显现。

  有市场机构估算,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今年以来,信贷回收量和新发放量都在同步较快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信贷投放效率进一步提升。

  从新增信贷的结构来看,企业和居民的**增长均显现出亮点。

  今年以来,企业**特别是企业中长期**新增较多,这为稳投资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企(事业单位**增加13.59万亿元,是**增加的主力军。其中,中长期**增加9.83万亿元,占比超七成。

  具体来看,信贷资金流向了哪里?

  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10月末,专精特新企业**余额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科技型中小企业**余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普惠小微**余额33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左右。这些**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增速。

  与此同时,前10个月,我国住户**增加2.1万亿元。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10月份我国个人住房**规模企稳,明显好于前9个月月均减少690亿元的水平,也好于前两年同期水平。

  “前期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生效,支持经济作用持续显现。”招联**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特别是今年9月下旬以来,**人民银行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创设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市场反应积极。

  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5%,增速持续回升;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速较上月回升,M2与M1的“剪刀差”有所收窄,经济企稳向好。

  董希淼认为,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改善预期,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转向更为积极。随着支持资本市场的新工具落地,商业银行向非银机构的融资增多,也直接推动M2增加。此外,财政支出加快,财政存款更多转化为企业存款。

  今年以来,我国利率水平保持稳中有降态势,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进一步**。记者从**人民银行了解到,10月份新发放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为3.5%左右;新发放个人住房**利率为3.15%左右,均处于历史低位。

  “考虑到有些增量政策还在陆续落地,**审核、授信、提款等也需要一个过程,未来政策效应还会进一步传导显现。”温彬表示,在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持下,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将持续提升,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融资成本也有望进一步**。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