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福建3家医院入选乙肝临床治愈规范单位 16家医院入选培育单位

  财经12月9日讯 日前,福建省医学会内镜年会肝病分论坛暨福建乙肝临床**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慢性乙肝**及相关问题,并聚焦“乙肝临床**”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3家医院入选乙肝临床**门诊规范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慢乙肝患者接受规范化**,提高临床医生的乙肝临床**技能,提升慢乙肝患者临床**率,2023年,**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单位在**启动“乙肝临床**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为进一步规范**乙肝临床**门诊建设,开展了项目规范单位与培育单位的申报工作。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开设乙肝临床**门诊566家,其中247家申报规范/培育单位。经审查及专家评审等程序,209家医院通过审批,其中,35家医院入选**批项目规范单位,174家医院入选**批项目培育单位。


  据悉,在福建省范围内,厦门大学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入选**批项目规范单位,三明市第二医院(三明市永安总医院、**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石狮市医院、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永春县医院、安溪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泉州市**医院、莆田市**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市中医院、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入选**批项目培育单位。会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朱月永教授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林明华教授、黄祖雄教授一起为医院代表授牌。

  黄祖雄教授介绍说,乙肝临床**门诊预期会带来较多社会效益,**,正面引导乙肝患者积极就诊,提高乙肝患者的就诊率、**率;第二,实现乙肝规范化诊疗,提高乙肝患者的临床**率;第三,实现乙肝诊疗、临床**网络广覆盖;第四,帮助乙肝患者实现临床**,减少患者肝硬化、**发生风险,**经济损失。

  ****发生率是乙肝**的根本目标

  据了解,目前,慢乙肝**的两大目标,分别是追求临床**和**远期**发生风险,而****发生率是乙肝**的根本目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郑琦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慢乙肝**的**策略是临床**,实现临床**,**风险更低。其将慢乙肝的**过程中的几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获得金、银、铜牌。获得铜牌是指**期间病毒学得到控制,这类患者的5年**发生率在3.6%-11.4%;获得银牌这一阶段病情较为稳定,5年**发生率低于3%;而获得金牌是指获得临床**,也就是说停药后**的乙肝表面抗原**,这一阶段可长期安全停药,与健康人基本无差异,5年**发生率0-1%。

  据介绍,长期核苷**几乎无法实现乙肝表面抗原**,2020年**荟萃研究显示,核苷**总体乙肝表面抗原**率<1%。更多的证据证实,不同阶段慢乙肝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有较高的临床**率,聚乙二醇干扰素**慢乙肝患者**风险也显著优于核苷类**。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IHC人群和核苷经治的慢乙肝患者都是临床**的优势人群。”郑琦教授介绍说,除此之外,**家族史、年龄>30岁均是慢乙肝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几类人群需**关注,条件合适者应追求临床**。

  乙肝临床**门诊的三大创新模式

  “**乙肝行动势在必行。据不**统计,**已开展超过40项省级以上规模的乙肝筛查或乙肝相关**临床项目。”林明华教授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乙肝临床**取得了**成果。截至2024年9月,仅“珠峰”、“星光”、“容愈”三个项目临床**人数已达8983例。然而我国乙肝患者对临床**认知整体偏低,乙肝临床**门诊建设的必要性便是希望能够从更专业的渠道,规范乙肝临床**技能,从而提高乙肝患者的临床**认知。同时,也期望能够不断缩小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慢乙肝诊断率和**率的差距。

  据介绍,乙肝临床**门诊有三大创新模式,即一站式服务、全病程管理、专病数据库。林明华教授介绍,具体来说,可为乙肝患者提供预约挂号、规范检查、精准化宣教一站式服务,做到让患者“少操心”、“少跑路”;以患者为**,线上 线下协同全程管理患者的就诊检查、复诊随访等;建立专病数据库,实现患者随访提醒、疗效预测等,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效能。

  朱月永教授强调,**卫健委医院管理研所在**范围开设乙肝临床**门诊规范化建设项目,旨在提高乙肝感染的诊断率、**率,规范乙肝诊治的全程管理,从而有效**乙型肝炎终末事件的发生。今后每年都将筛选新的乙肝临床**门诊的规范单位和培育单位,提升相关单位的诊断**水平!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