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招联故事|数据背后,看到真实的人

  【编者按】

  招联的故事,由你我共同书写。

  自2015年成立以来,招联致力于借助数智技术的力量,用金融微光成就那些平凡却闪耀的梦想。十年普惠路,既凝聚着万千客户的信任托付,也承载着招联员工的热忱奉献。我们特别推出《招联故事》专题,记录那些“双向奔赴”的故事:

  客户篇,聚焦招联客户的奋斗历程,他们让梦想照进现实,让信用不负期待;员工篇,定格招联员工的躬身耕耘,他们在数智化浪潮中践行普惠初心,诠释金融温度。

  这些真实的故事,既是我们奋斗与成长的见证,更是招联“以科技践行普惠,让信用不负期待”理念的生动注解。

  提起“还款困难”,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是接连不断的电话提醒、**的短信通知,还是有人上门沟通还款事宜……

  “实际上,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工作处于严格监管之下。”一位在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从事贷后管理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机构更注重人性化服务,贷后政策也更加灵活多样,还会主动为遇到困难的客户提供帮助。”不过她也坦言,过往部分民间借贷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消费金融行业的观感。

  贷后管理,这个藏在金融链条末端、却又不可或缺的行业,像一位默默站在天平旁的调停者:它左手要建起沟通的桥梁,让机构理解客户的真实诉求,为困难客户及时纾困,让信用不负期待;右手还要防范“黑灰产”从中浑水摸鱼,激化机构与客户的矛盾,诱导客户逃避债务,进而趁机牟利。

  而这个行业的一线客服,是这场“调停”中最直接的触点。张海(化名是招联智催体验团队的一员,他主要负责逾期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有着8年金融行业服务经验。在与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他见过许多“具体的人生”——为孩子学费发愁的家长、周转不开的个体户、突然病倒的家庭顶梁柱……屏幕上记载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人与故事。

  张海平时做的,则是帮助这群暂时被生活所困的奋斗者,为他们提供缓和的空间。每个人都会遇到难处,那些为特殊情况留存的弹性,恰是这个行业最该有的底色。

  洞察“**时刻”

  当张海接到客户王新雨(化名的来电时,他感到颇为棘手,因为王新雨“延期3-5年还款”的诉求远超常规。就在张海想与王新雨协商调整方案时,他明显察觉到了王新雨的消极情绪。

  “您不用太紧张,要保重身体,我们也不会给您压力。”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张海不急于向王新雨解释说明、协商还款,而是先**她的不满情绪、倾听她的想法。

  一千多公里外的天津,王新雨长舒了一口气,开始说起自己失业后打零工的日子:“因为负债无法偿还,我精神一度崩溃......之前盲目消费是我咎由自取,但我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求助延期。”

  在了解真实情况后,张海团队对照招联的纾困政策,按照王新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个性化还款方案,在每个月满足**还款金额的前提下,分期三年结清。

  王新雨的情况在贷后沟通中**常见。张海说,很多客户原本正常的沟通行为,因为客服人员在初步交流互动的阶段,过度聚焦于向客户解释说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致使客户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升级,**演变为正式投诉。因此,精准把握与客户交互的“**时刻”,往往能有效化解矛盾,事半功倍。

  这也是“未病先防”的道理,招联智催体验团队负责人晓星(化名告诉记者,“基于招联自研的大模型,我们打造了‘招联智鹿大模型消保智能体’,参考中医的理念,建立起‘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综治’的三层递进式消保防线,其中**道防线就是‘防未然’。”值得一提的是,在客户表达不满的萌芽阶段,招联打造的天罡客户洞察系统能通过智能分析与洞察,及时推动溯源整改,从源头优化体验,同时针对客户画像制定个性化服务策略,**投诉可能。

  问题解决后,王新雨专门寄来了感谢信。她在信中写道:“因为有这位员工和招联温暖的行动,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张海也有了更多持续精进的动力:“我们工作也倡导‘凡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正是这样的理念促使着我不断努力,为客户提供更温暖、及时的服务。”

  11天的“触动”

  在另一封投诉工单上,客户王峰(化名的标注也格外显眼。内部系统显示,30岁的王峰欠款逾期,3次提出申请减免但却因未提供证明材料而未通过,王峰发起了进线投诉。

  “我都已经这样了,你们为什么不肯帮忙?”王峰的父亲患有脑瘤,为了给父亲凑齐手术费,全家只能东拼西凑地借钱。虽然手术保住了性命,但也导致父亲从此残疾,**丧失劳动能力。2022年,王峰又因饭馆经营被疫情中断,陷入周转危机。欠款逾期后,他主动协商还款,每月坚持还款3000元从未中断,今年3月临近结清期限,他想一次性结清欠款并申请减免,却因无法提供证明材料而受阻。

  张海说,招联为各种现实原因导致无法还款的人专门打造了“自愈”贷后体系:“我们会根据客户历史还款表现,结合其提供的还款困难证明材料,为其提供协商还款、利息减免等个性化纾困政策。”“自愈”的目的,旨在引导客户在有意愿且方便的时间,主动联系招联交互解决,实现“自我**”,但王峰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人工跟进做进一步的指导和帮助。

  细心的张海真切感受到客户的协商诚意和无奈,并未简单以“证明资料缺失无法办理”而拒绝客户,而是仔细地回看系统记录里与王峰的每一次沟通,发现客户“父亲的病例证明不在身边”。张海一边**开导王峰,一边仔细对照减免制度规定,耐心细致地教王峰收集、整理、提交其他可收集到的困难材料。考虑到他想要结清本金的诉求,张海还建议他提交一份说明书。

  几天后,张海团队收到了王峰手写的千字说明书,随信附上的病例证明、困难证明和私人借条,也拼凑出王峰的真实处境——这个被系统标记“逾期客户”的男人,是个背负家庭重担的儿子、是个创业失败却从未放弃的奋斗者。

  随着审批结束,王峰减免并结清欠款的诉求终于实现。从接到投诉到耐心梳理再到细致指导直致客户结清,张海用11天时间打动了客户,王峰特意定制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热心服务”的锦旗送给张海,用以表达他的谢意。

  受外部环境影响,近年来,普惠金融客户还款困难和相关投诉显著增加。传统批量化的贷后作业模式不仅成本高昂,也容易引发客户的反感。晓星分享道,“许多客户受**影响,很抵触和机构联系。”而行业发展的方向,则是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智能识别金融黑灰产的同时,让更多可以自证的客户“被看到”,进而更好地落实减费让利。

  “对于像王峰这样守信向善、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的客户,我们会大力呵护他的信用,为他提供交互通畅的渠道,尽力做到‘雪中不撤炭’,与他们共渡难关”,晓星说。

  看到“更真实的人”

  在一线深耕多年,张海直言,贷后客服工作压力与挑战并存,“很消耗人的精力”:每天要进行高强度的沟通、客户的情况与诉求也不尽不同,更何况“很多人都是直接带着情绪来的”。

  不过,张海是个乐观阳光的人。他作息规律,耐心细致,每晚下班后都会去夜跑或骑行。和客户接触得多了,他也逐渐发现,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虽然复杂,“但只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后,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张海分享道:“最重要的是知道客户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有的人经济上有困难,希望获得纾困政策。有的人是情绪上陷入了困境,希望一个暖心的在线拥抱。其实只要把客户当为朋友,接住他的情绪,让他知道我们在为他着想,很多投诉都能迎刃而解。”

  贷后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已成为贷后管理工作的**工具。即使是每天接打电话的张海,也感受到了AI带来的变化:“比如在我们与客户交流的时候,屏幕上的AI助手会进行实时提醒,标注易错易漏的内容,**差错率。”

  晓星也提到,AI技术已覆盖招联贷后管理的全阶段,显著提高了催收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在质检方面,AI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催收人员的不规范操作。

  晓星说,“在贷后管理行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大模型等技术手段,逐渐实现了从刚性到相对柔性,从标准化还款方案到个性化还款方案的转变。”技术与人工的结合,既能助力机构降本增效,也能让机构看到“更真实的人”,为客户排忧解难、呵护信用,让贷后管理更有人情味。据悉,招联客户投诉48小时首联率为99.04%,5个工作日办结率为98.73%,客户满意度达98%,阶段性工作成效受到市场与监管的认可。客户可通过招联APP查看自己是否已有“自愈”方案覆盖,目前已有超七成逾期客户通过“自愈”解决债务逾期问题,如无法满足诉求,可联系官方工作人员协商。

  在这背后,是许多像张海、晓星这样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他们托举着照亮奋斗者的那束微光,为普惠事业添砖加瓦,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这些温暖的故事,正在逐渐改写贷后服务的意义,相信随着时间流逝,这个行业会摆脱“被误解”的宿命,从业者们所有的努力,终将让信用不负期待:当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相信,暂时的困难不会成为信用的污点,我们终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