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车企上半年业绩分化:比亚迪猛赚155亿元,广汽业绩“失速”盈转亏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上市车企业绩分化加剧。

  2025年上半年上市车企业绩均已悉数公布,比亚迪(002594.SZ;01211.HK依旧有巨大的**优势,营收、净利润均位居**;广汽集团(601238.SH的各项数据则都已垫底,且由盈转亏。

  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各家车企赚到的钱并没有明显增加:从营收来看,多家车企均实现增长,其中比亚迪和吉利(0175.HK的营收均创下历史新高;但从净利润来看,**比亚迪维持了增势,但其汽车毛利率也下滑了两个百分点。


  比亚迪营收净利双**,多家车企营收实现增长

  财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实现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13.79%。

  随着销量探底回升,上汽集团(600104.SH业绩回暖,上半年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2995.88亿元,同比增长5.23%;实现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

  得益于销量的大幅增长,吉利汽车录得了6家车企中**的营收增幅: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达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92.9亿元,同比下滑14%。

  长城汽车(601633.SH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3.35亿元,同比微增0.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1%。

  长安和广汽的营收都出现了下降。

  新晋央企长安汽车(000625.SZ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1亿元,同比下降19.09%。

  广汽集团的各项数据都位于末尾: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1.66亿元,同比下降7.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5.3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5.1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跌幅达到了267.39%。

  竞争加剧,毛利率普遍下滑

  多家车企在财报中提及,虽然恶性价格战得到遏制,但上半年行业竞争仍持续加剧。比亚迪也在财报中指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今年上半年,车市价格战较为隐蔽,多以新款车型上市“降价增配”的形式出现,这其实对车企毛利率也产生了明显影响。总体来看,上市车企毛利率大幅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多数出现下滑。其中比亚迪也未能幸免。

  上半年,比亚迪实现收入3712.8亿元,营业成本为3044.15亿元,据此计算,比亚迪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8.01%,较去年的18.78%轻微下滑。

  另据财报披露,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0.35%,同比减少了1.99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财报称,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经调整后,其汽车毛利率高达22.34%,同比增长1.67%。

  其变更口径的理由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18 号》,将原列示于“销售费用”的保证类质量保证改为列示于“营业成本”,相应追溯调整财务报表比较数据。

  比亚迪在**市场承压相较明显。财报显示,比亚迪在境外的毛利率同比提升2.59个百分点,经调整后为增加9.13个百分点;而在**的毛利率则下滑2.47个百分点至16.97%,经调整后为下滑2.25个百分点至19.44%。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竞争加剧,以及智驾增加成本,是造成比亚迪毛利率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第二季度起,比亚迪智驾车型占比提升至近80%,这导致平均单车成本增加约0.5万元。此外,为了优惠折扣和经销商返利也是拉低毛利率水平的影响因素。

  长城汽车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8.38%,同比减少了1.57个百分点。

  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2.85亿元,同比增长 27%;毛利总额达247亿元,据此计算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6.4%。

  长安汽车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3.87%提升至14.58%。

  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的毛利率未能达到10%以上。

  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收入2943.36亿元,营业成本为2698.63亿元,据此计算,其毛利率为8.3%,同比微降0.2个百分点。

  上半年转亏的广汽集团,毛利率则暴跌7.06个百分点至-3.1%。其中整车毛利率则下跌了8.08个百分点至-7.03%。零部件、金融等业务的毛利率为正,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广汽集团在新车销售方面严重承压。

  产品结构明显影响业绩,海外市场成“香饽饽”

  对于被统计的6大车企来说,其产销量均已达到规模以上,对业绩影响较大的因素一是销量,二是产品结构。

  广汽集团和长城汽车是新能源转型最差的两家,销量也明显受到波及。

  随着日系车在华的衰落,广汽集团销量继续下滑,新能源转型失速、自主品牌毫无起色,导致其“量利双降”,与头部车企差距持续拉大。

  长城汽车虽是自主品牌,但新能源转型明显滞后,且明星产品竞争力下降。

  产销快报显示,2025年1-6月,长城汽车销量为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远低于同期车市增速。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6.04万辆,海外销售19.77万辆。

  就产品来看,长城汽车的明星系列坦克品牌累计销量为10.37万台,同比下降10.67%。而欧拉品牌累计销量为1.39万台,同比下降56.19%。

  产品结构对利润的影响,在吉利身上较为显著。

  上半年,吉利营收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下滑14%,下滑主要因其产品结构问题:上半年低价车型销量大幅增长,甚至也从比亚迪口中夺出不小的份额,然而极氪等高毛利车型表现不佳,未能贡献足够的利润。

  **市场增速放缓,车企们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在财报中,各家车企均将出海战略作为“重头戏”。**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汽车出口368万辆,同比增长12.8%,其中比亚迪、上汽、长安、吉利、长城均是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海外市场已经成为**车企寻求增量的主要空间。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