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预期升温

  为推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近日,财政部与**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去年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部、行协同配合取得的成效,并就金融市场运行、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及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向前回溯,2024年10月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召开工作组**正式会议。

  中信证券**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10月初**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建立联合工作组并召开**正式会议,主要围绕“落实**金融工作会议‘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的要求”“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提供适宜的市场环境”等。相比**会议聚焦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本次会议则更广泛地探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旨在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保障。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顾问朱华雷表示,此次会议释放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的信号,宏观调控正从“单一工具发力”转向“多政策协同”。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节奏、方向和力度上将更加一致,以提升政策落地效率,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支撑。

  会议表示,双方一致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力,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保障。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发挥部、行联合工作组机制作用,深化合作,加强协同,持续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共同保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此次会议释放的核心信号是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机制的深度化、常态化。”**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会议提出“深化合作,加强协同”,表明部、行联合工作组政策协同已从初期的问题导向转向长效机制构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重提“央行国债买卖操作”,也引发了市场关注。

  2024年8月份至12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开展的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实现净买入1万亿元,为债券市场流动性调节和稳定运行提供重要支撑。然而,央行发布公告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表示2025年1月份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政府债发行逐步进入收官阶段,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卖。”明明表示,近期利率经历了一轮调整,政府债发行成本有所上升。以附息国债当月发行规模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来衡量,2025年8月份附息国债发行成本较7月份上行5bp(基点,下同至1.7%左右,较2025年1月份上行约18bp,接近2024年年底的发行成本。经测算,后续还剩余约1.8万亿元一般国债净融资和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净融资,为保障财政政策更好落地见效,需持续关注国债发行成本。

  财通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在2024年年底央行买入的国债逐步到期的背景下,年内央行买**债概率提升。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朱华雷表示,重启该操作可以更灵活地调节市场流动性,促进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宋向清认为,央行国债买卖操作年内重启的概率较高,预计在四季度落地。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缓解银行体系资金紧张,体现政策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