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聚焦人工智能(AI与**贸易的关系,指出人工智能深度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并呼吁通过多边合作确保AI带来包容性增长,而不是加剧分化。
人工智能正为贸易带来机遇和潜力。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咨询、研发等多个领域的效率,预计每年可额外提升全球0.68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世贸组织模拟测算,到2040年全球贸易将增加34%至37%,全球GDP将增加12%至13%,包括人工智能服务在内的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增长42%。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够优化供应链,包括改善供应链透明度、预测物流瓶颈、优化运输路径等;能提升通关与合规效率,包括自动化报关和合规流程,减少延误;能解决语言与信息障碍,通过提供实时翻译与智能客服**跨境沟通成本;能掌握市场行情,通过分析**市场趋势,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好进入海外市场。
世贸组织调查显示,90%使用人工智能的企业表示获得了贸易收益,56%的企业表示人工智能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人工智能还能推动更广泛的市场参与,包括能让中小企业受益,帮助其克服市场信息收集不足、合规成本高等障碍;能为发展**家提供机会,帮助其克服硬件短板,完成数据采集、标注、内容审核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切入全球价值链;能提供远程与在线服务,以及在线教育、金融普惠应用等,为低收入**提供了新的出口机会。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成本、提升效率、扩大市场参与、推动数字服务发展、促进知识扩散、改善收入分配和创造价值链新角色等方式,为全球贸易带来新机遇,有潜力成为促进全球包容性增长的强大动力。
同时,人工智能也对贸易带来风险和挑战。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加剧数字鸿沟,高收入经济体拥有先进的算力、网络和监管框架,而低收入**普遍落后。如果不改善数字基础设施,2040年高收入**收入可增长14%,低收入**仅可增长8%。大企业AI使用率超过60%,小企业仅41%。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中,使用AI的企业不到三分之一。部分**和企业难以参与AI驱动的全球贸易。此外,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资本和数据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发展,但可能削弱依赖低技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力。
报告显示,资本租金相对工资将明显提高,财富可能更加集中在资本所有者手中。此外,还可能出现贸易和创新扩散不均衡现象,尽管贸易有助于人工智能自身的扩散传播,但若开放度不足,知识外溢将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之间。而不同**的数据流动、服务监管和出口管制政策差异较大,有可能阻碍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跨境流动。人工智能技术还会冲击现有劳动力和服务贸易市场,翻译、转录、客户支持等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岗位最易受到冲击,而这些岗位正是低收入**通过外包和服务贸易获得出口机会的领域。人工智能提升发达**生产率,可能削弱发展**家的外包优势。
报告强调,各国必须在政策、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上做好准备,包括保持低关税和开放市场,避免对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过度限制,改善数据治理规则,确保跨境数据流动安全、便捷,谨慎使用出口管制,避免阻碍人工智能技术传播扩散;要发展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和培训项目,缩小技能鸿沟,投资数据**、云计算、宽带和可再生能源,**AI使用成本;要完善知识产权与竞争政策,平衡保护与扩散,避免技术过度集中在少数企业;还要在AI应用推广、技术采纳上给予中小企业支持,避免市场“强者恒强”。
报告还指出,要加强**合作,当前的人工智能**治理大多停留在伦理、安全、透明度层面,很少涉及贸易,需要补足。具体内容上,要避免监管碎片化,加强各国在数据流动、人工智能应用安全标准方面的协调,减少不同**间因规则差异带来的贸易壁垒;要推动包容性合作,不仅是高收入**主导,低收入**也应被纳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治理体系;在区域贸易协定之外,还应推动更广泛、多层面的人工智能规则合作;要通过联合国、世贸组织等**组织,推动跨国培训、知识共享、技术转移与资金支持,帮助发展**家参与人工智能经济。报告强调,当前是一个“战略选择时刻”,人工智能未来的影响取决于今天的行动。如果走上积极路径,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人工智能可成为推动全球贸易与包容性增长的新引擎;如果走上消极路径,即不采取相关措施,人工智能的利益则将集中在少数**和企业,将加剧全球分化。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