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控产能扩需求 钢铁业加速转型

  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同时拓展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消费潜力。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方案》不仅提出严禁新增产能,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还提到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升级需求,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该方案在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方面提出目标和要求。

  4%的目标

  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方案》明确了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和主要方向,该方案以“稳增长、防内卷”为核心,为**钢铁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指明实施路径。

  当前,钢铁行业供给总量过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响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4%的目标设定旨在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促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方案》提出要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加大产能减量置换力度,对发展电炉钢、氢冶金等低碳炼铁工艺和兼并重组、高端特殊钢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给予差别化减量置换比例支持,促进产业减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此外,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按照支持先进企业发展、倒逼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原则落实年度产量调控任务,促进供需动态平衡。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推进工艺设备更新,推广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应用,支持有条件地区退出高炉一转炉长流程,发展电炉短流程;还要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聚焦高端装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所需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高温合金、工模具钢等关键钢材,组织钢铁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

  《方案》明确,通过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严禁新增产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通过产量调控促进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区**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方案》核心目标是“质的有效提升 量的合理增长”。主要原因来自几方面:房地产、基建用钢持续下滑,汽车、造船等增量难补缺口,带来需求见顶;2024年行业利润662.9亿元,同比降42.6%,钢铁行业效益承压;此外,绿色低碳要求倒逼行业转型。

  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是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年,《方案》明确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2025年底前**完成**排放改造目标任务。支持钢铁企业实施能效提升改造,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开展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研究。支持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绿电、绿氢、纯氢冶金一体化工艺技术和装备中试验证和产业化。推动行业企业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

  在稳定原燃料供给方面,加快****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支持合规矿企正常生产,避免行业整顿措施“一刀切”。加大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稳价力度,支持钢铁企业与炼焦煤、焦化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同时,鼓励进口优质炼焦煤资源、优质再生钢铁资源,在废钢铁资源集中区域,开展废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冶炼一体化基地建设。

  数字化转型也是行业升级不可缺少的一环。《方案》指出,要研究制定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工厂、**企业。同时,推动“人工智能 钢铁行业”发展,支持优势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数据资源节点,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加快推进工艺装备智能化适配性改造,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用大模型为底座、冶金机理为基础同步推进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应用。

  同时,要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开展钢铁企业分类评价,按照**型规范企业、规范企业、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实施**管理。加强规范企业分级管理与产业政策、产量调控、财税、金融等政策协同,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若干**型规范企业。

  促进消费需求

  以高端特钢研发和大宗产品质量升级优供给,以拓展建筑和交通领域应用扩需求。《方案》提出要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围绕汽车、机械、造船、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升级需求,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和应用标准,协同下**业推进产品应用升级。

  首先,挖掘钢材应用需求,要深化钢铁与船舶等**用钢领域的上下游合作,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共同维护产业链稳定;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径桥梁等领域应用,支持行业协会搭建钢材生产、钢结构加工、部品部件制造、建筑设计、施工建造、安装装饰等上下游企业全产业链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培育一批钢结构建筑产业园区和钢材、构件、部品部件数字化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

  其次,《方案》还聚焦深化开放合作,提出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优化钢铁出口产品结构,依法依规开展钢铁产品**贸易,引导钢铁产品与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提高**化发展水平。

  **,《方案》在保障措施方面强调加强政策支持,要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落实好废钢铁回收“反向开票”政策,推动废钢铁回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有扶有控的原则,针对钢铁行业特点,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为钢铁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柏文喜分析,《方案》以“4%增长底线 高端绿色转型”为主线,通过严控产能、扩大高端供给、推广钢结构、深化**合作“组合拳”,力求让钢铁行业在2025—2026年走出“微利 过剩”困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