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30万亿新台阶,银行理财助力写好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大文章

  财经9月23日讯 2023年底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银行理财业正以其广泛的覆盖面、较低的准入门槛和稳健的风险特征,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近些年,银行理财正通过优化服务和提升专业性,推动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相结合,着力构建普惠养老金融生态圈。

  回顾银行理财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支人民币理财产品,标志着银行理财业正式起步,到“资管新规”发布后,行业**迈向净值化管理新时代,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超过30万亿元。二十多年间,银行理财市场完成了从零到一,从刚兑走向净值化的转型发展。这背后不仅是行业在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上的持续突破,更反映了资管机构不断下沉服务**,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的努力。

  那么,脱胎于银行体系的理财公司如何推进普惠与养老金融战略?在资产配置领域有哪些创新打法?又如何让银行理财产品真正地走进大众、为普通投资者实现可持续且稳健的收益?针对这些问题,财经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从战略规划、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等多方面,深度解读理财公司在普惠和养老金融生态构建中的探索。

  让普惠理财覆盖更广大民众

  银行理财在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比普通股票风险更低,比定期存款灵活,比多数债券购买方便。行业通过下沉服务、**投资门槛和管理费率的策略,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曾撰文谈到,要探索构建普惠理财产品服务体系,推动普惠理财与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念,促进普惠理财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增加财产性收入。

  资管新规以来,各家理财公司纷纷调整旗下多款理财产品的申购起点,从原先万元起购逐步降至1元,2020年,光大理财在行业内首先推出1分钱起购的理财产品,大幅**了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这类灵活低门槛产品契合了大众“积少成多”的投资需求。根据光大理财的统计,成立六年以来,阳光碧乐活1号已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00万人,为客户创造收益超过60亿元,在市场对普惠理财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光大理财不断扩大低门槛理财产品的供给。截至8月末,其管理的1900多只理财产品中,超过70%为“1分理财”“1元理财”,使更多小额投资者得以便捷地享受银行理财服务。

  如今,服务普惠金融的理念已深入行业,并直接体现在各家理财公司的产品布局之中。为践行普惠金融,银行理财机构持续扩大低门槛普惠型产品的占比,光大、浦银、中银等公司均推出了以普惠金融为主题的产品。2024年4月,光大理财推出了普惠金融主题产品“阳光金普惠日开(90天**持有A”,不仅起购金额低至1分钱,还将销售服务费率、管理费率调至较低水平,进一步让利投资者。这些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投资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个人消费金融等领域,既努力为投资者争取稳健的收益,也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普惠金融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旨在给客户带来稳健收益的投资体验,这类产品80%以上都是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产品类型来看,银行理财仍然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截至2025年 6 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29.81 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0%。期限上看,一年以上的产品占比较大,同时也兼顾了一年以内期限的产品布局,截至2025年6月末,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86%,较年初增加5.7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4.99个百分点。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建议适当引导客户拉长产品的投资周期,有助于**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理财产品市场供给日益丰富,投资者在面对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的银行理财产品时,往往难以快速做出合适的选择。为帮助投资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买的是什么”,银行理财持续完善产品风险评级与信息披露机制,确保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评级相匹配、更透明。比如光大理财的“七彩阳光产品体系”,招银理财的“赢、睿、智、卓、越”五大品类等,通过清晰分类帮助投资者识别产品属性。

  这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的举措成效显著。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披露的数据,2023年末,**场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破亿,达1.14亿个;至2025年上半年,投资者数量进一步增至1.36亿个,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029万个。这一趋势在部分理财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光大理财管理超1900只产品,成立六年以来,累计服务客户超2500万人,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过1900亿元,2025年1-8月累计为客户创造收益超过250亿元。

  构建养老金融服务生态

  近年来,**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如何发展普惠性质的养老金融,成为资管行业重要议题。

  业内人士认为,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凭借风险收益特征上的独特定位,展现出普惠养老的优势。其服务的客户通常风险偏好适中,期望获得高于存款的收益,同时承受低于基金的波动水平。加上产品投资门槛**,使得理财公司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易被个人投资者接受。

  根据部分养老理财试点地区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市养老理财产品实现销售规模61.1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金额15.16亿元;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北京市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累计投资者12.1万人,持有金额281.6亿元,商业养老金资产余额93.4亿元。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需求,银行理财公司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开发契合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产品和服务。光大理财投资经理王帆告诉记者,作为**首批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试点机构,基于多年在养老金融赛道的布局与经验,光大理财逐步构建起系统化的产品设计与运营体系,充分发挥可投资范围广的独特优势,在投资策略上采用 “多资产 多策略”框架,构建更具韧性的投资组合,通过配置多种资产类别并动态调整比例,实现分散风险,**整体组合的波动与回撤水平,致力于提升长期产品的风险收益比。

  **理财网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0家理财公司发行了共51只养老理财产品。其中,光大理财发行了10只,占比近1/5。截至2025年8月末,对**所有的51只养老理财产品按成立以来的产品收益率排名,光大理财有6只产品排名**前十,**一只排名**第2位。

  除了养老理财,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并通过配置长期资产支持实体经济。据《**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截至 2025 年 6 月末,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为个人养老金份额的投资者实现收益超 3.9 亿元(含浮盈,平均年化收益率超 3.4%。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产品、资产和协同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能力,并依托光大集团的战略协同赋能,借助光大集团全金融牌照、产融结合、陆港两地的优势,向养老理财的投资者交付涵盖金融、社保、财税、医疗多方合力的陪伴式综合性解决方案,为投资者带来一站式养老服务。

  以普惠金融与养老金融为核心,银行理财业持续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在助力居民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同时,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为小微企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随着金融强国建设的推进,理财公司将自身发展融入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战略之中,不断增强金融服务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提升服务质效,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力量。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