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提效强化民生财力保障
财政部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万亿元,延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累计增幅继续回升。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体现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发力,**领域支出保障**,有效托底民生,为经济稳健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办、国办此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提高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事业比重,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支持政策,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这对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财政加强民生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决策部署,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今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安排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卫生健康等支出也都保持较高增幅,着力推动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切实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加均衡、普惠的民生政策,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民生需求。
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财政作为**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按照党**、**院部署要求,主动担当、勇挑重担,在财政紧平衡的状态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力提效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压紧压实基本民生支出责任。**和地方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上述职责分工,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压紧压实保障责任,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健全分级责任体系,既各负其责又通力协作,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合力,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增加转移支付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要继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促进转移支付资金规范**使用。要特别关注那些财力较为短缺的地区,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切实做好基层民生保障工作。健全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将收入激励和支出约束相关指标纳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办法,激励地方注重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大财政经济蛋糕,提高财政自给能力。
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基本民生需要。当前,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已成为常态,在缺乏增量调整空间的背景下,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的提升关键要在存量上做文章,**是优化支出结构,在不折不扣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基础上,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支出和无绩效支出,切实将该减的项目减下来,集中财力保障基本民生等**支出需要。各地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加强对基层预算编制的指导,合理确定包括基本民生在内的“三保”范围标准,强化“三保”预算刚性约束,使用经常性财力足额安排“三保”支出。
扩大有效投资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投资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好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府投资,聚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加服务群众的消费、居住、就业、教育、育幼、养老等领域投资。要以科技创新投资**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此外,要**程度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和放大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惠民生、补短板等项目建设,加快民生建设进度。
(作者系**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