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心血谜案”探案式科普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 探索心血管共病联防新路径

  财经9月24日讯 今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血谜案”探案式科普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演。

  来自心内科、皮肤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医生们化身“医线探员”,抽丝剥茧、层层解析,揭示出潜**心血管患者身边的健康风险。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高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45亿,冠心病、卒中患者均超千万;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近50%,高居各类疾病**,被称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随着“健康**2030”战略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已被纳入**防控范畴,且成效显著。然而在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其整体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数庞大,发病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中老年患者往往面临多病共存问题,而“多病交织”状态可能形成“1 1>2”的叠加危害,进一步增加健康负担。

  为此,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网发起、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科普月、世界心脏日健康科普日活动之“带疱伤心,主动联防”主题公益科普在沪开展。

  “我国老年心血管疾病负担逐年增加,合并症多、器官功能衰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是关键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钱菊英教授指出,这类患者通常面临**复杂、**负担重等问题,甚至因管理不当导致病情反复,既影响生活质量,也加重医疗资源消耗。因此,加强中老年人群“多病共管共防”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不仅会直接损伤心脏、血管等器官,并可能导致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风等致残致死性事件,还会增加带状**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教授介绍道。

  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叠加带状**等感染性疾病并非“小概率事件”。带状**俗称“蛇缠腰”、“生蛇”,是由**-带状**病毒(VZV引发的常见感染性皮肤病。“超过90%的**体内潜伏着**-带状**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罹患带状**,**每年的带状**病例数超600万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康复科执行主任郑拥军教授表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都是高风险人群。

  随着《健康**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深入推进,我国正不断强化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管”全链条管理,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关口前移;《“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也强调强化多病共治共管,完善老年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充分体现了**对“共病共管”及“预防先行”的高度重视,也为“主动联防”实践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指出,预防始终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以上海为例,目前**有70多家门诊可以开具疫苗健康**,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建议。通过在慢病诊疗中同步落实共病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共病或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亦有利于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转向“以人民健康为**”。

  社区作为居民健康的“**道防线”、亦是预防接种服务的“**阵地”,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主任花迎雪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经验强调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人群,而是更需要科学地把握接种时机。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罹患带状**的风险。接种前可向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或其他专科医生咨询,进行科学接种。”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