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匹克降薪风波延续:直营体系员工称拒绝接受就停薪,当地相关部门称已关注

  老牌体育运动品牌匹克降薪争议迎来后续。

  近日,多位匹克分公司的员工告诉澎湃新闻,匹克要求让不服从降薪安排的员工写检讨,否则将停发薪资,“感觉像是没人管一样,(通知一次比一次令人震惊,受伤的只有员工自己。”

  多位匹克直营分公司员工指出,其公司通常在每月15日下午6时前发放上月薪资,截至10月15日深夜,仍有不少员工未收到工资。

  据媒体报道,针对降薪风波,匹克有关负责人回应称,降薪是暂时的,此次薪酬调整是特殊时期下的短期应对策略,核心目标是“保就业、求发展”,“我们已与员工进行沟通,并得到了大多数同事的理解。管理层也为少部分不理解公司决定的员工敞开大门,随时欢迎他们来发表意见,提供发展建议。”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薪酬调整系基于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审慎评估而做出的艰难决定,“虽然给部分员工造成困扰,但力争实现公**期稳健发展并保障绝大多数员工岗位,同时尽企业所能规避因裁员造成的失业影响。”其透露,匹克管理层已带头示范,承担更高降薪比例,“我们深知此举对同事生活的影响,已同步推出多项员工关怀计划,并承诺在公司经营好转后,优先回报大家的付出。匹克正在积极进行业务转型与创新,我们对亏损部分直营分公司扭亏为盈充满信心。”

  拒绝检讨就直接停薪?

  多位匹克员工向记者确认网传图片,截图显示匹克总部向分公司领导发布消息,称受薪资优化的影响,有提交“拒绝降薪”相关的书面文件至公司领导的人员,视为不服从公司管理,会影响薪资的核算和发放。需退回文件的同事,请在10月15日之前当面或者电话的方式,跟董事长汇报情况,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直营公司后期会进行一些改革,欢迎能认同公司的人员留下来,和公司一起发展。


  此外,此前向公司提出降薪异议的多位直营分公司员工告诉记者,10月12日,收到HR下发的薪资停发的告知函,落款为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告知函显示,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及市场需求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持续面临经营压力。2025年1-8月期间,公司直营销售体系持续亏损,未见好转,“为保障公司持续运营,鉴于双方前期就薪酬调整事宜尚未达成一致且由于您不服从公司相关的管理安排,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如截至2025年10月14日仍未就相关事项进行反思、说明并提交检讨,公司将自2025年9月起对您的薪资暂作停发处理。此为特殊时期的临时性措施。”

  告知函还指出,“公司将持续关注经营改善进展,也将积极推动直营销售体系的改革,力求逐步扭转当前局面。我们诚挚欢迎并鼓励所有认同公司发展理念、愿与公司共渡难关的员工积极参与改革进程。在此特殊时期,请您继续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正常履行岗位职责。如出现旷工、怠工等违纪行为,公司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9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多位匹克内部员工方面了解到,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在9月17日上午的管理层分享会上表示,工资在五千至一万元的员工工资降10%,一万元至两万元的降20%,高于两万元的降30%。直营公司亏损的以及生产公司有些车间亏损的,员工降薪50%。如果降薪降至低于2500元以下的,公司会补至三千元,“这是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鼓励他们更努力,牢记公司的宗旨、发扬优势,主动性地去开展工作。”

  是否合法?劳动仲裁**和律师回应

  对于“不写检讨就停薪”这一要求,10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泉州市相关机构,询问具体情况。泉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回应称,仲裁委需开庭审理后才能判断。若员工认为权益受损,可携带材料申请仲裁,符合条件的案件会立案审理。

  此外,澎湃新闻记者以劳动者身份致电泉州市丰泽区劳动保障**,接线人员称,此事需经调查才能认定,仅凭口头描述无法直接判断其合法性。工作人员指出,匹克旗下涉及二十多家有营业执照的主体,不同主体的管辖权归属不同。劳动者需明确自己与哪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向对应管辖的劳动保障部门提交材料反映情况。

  接线人员还透露,他们已关注到相关情况。但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逐一调查分析。**,工作人员建议,如果劳动者认为权益受损,须携带材料线下提交给有管辖权的部门。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劳动报酬属于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降薪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要征得员工同意,与员工协商一致方可。如果员工拒绝降薪,用人单位因此要求员工写检讨、说明,这种做法没有法律依据,员工**可以不写检讨说明。但是如果因为员工没有写检讨说明或者没有同意降薪,用人单位就停发工资且达到一个发放周期(一般一个月以上,则员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及时足额支付工资,也可以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留言,“小时候福建的运动鞋服企业中,安踏、特步、匹克都算是差不多层级的品牌,没想到发展至今差别这么大。”

  匹克集团创立于19**,总部位于福建泉州,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分销及推广“PEAK匹克”品牌的运动产品,包括运动鞋类、服装及配饰。其前身为许景南创建的品牌“丰登”。1991年,许景南取义于英文“登上**”即“奥林匹克”之义,改品牌名为PEAK“匹克”。

  在**时期,匹克于2005年**加速“品牌**化”战略。据匹克官网表述:“一举成为**体育品牌中,**资源最丰富的**化运动品牌。”2012年,匹克提出“三百目标”,即匹克商标在100个**注册、匹克产品进入100个**和地区销售、十年内海外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据公开资料显示,匹克体育于2009年9月登陆港股,但其间业绩承压。又于2016年11月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交所退市。据匹克集团方面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因公司股价被低估,业绩不断下滑,不得不实行私有化。

  “我做了几十年的企业,这一次是**主动降薪。”今年9月17日,许景南在前述大会上强调,此次整体降薪幅度约在10%,并非全员降薪,主要针对“负能量”以及高薪员工两部分。工资在五千元(固定工资以下的不作调整,生产部门基本上计件的所有员工以及销售系统所有店铺都没有调整,调的主要是后台的管理人员。

  许景南强调,1至7月直营公司亏了1.3亿元,中间转出去三个分公司,但亏损没有**。许景南还指出,在降薪期间,公司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利益,充分考虑到法律的程序。此次调薪得到了员工大力的支持,也很顺利地在9月15日发放了工资。尤其是亏损部门降薪50%,是要促进他们主动配合,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来实现扭亏为盈,“我们民营企业亏不起”。

  针对上述说法,当时包括主任级别在内的多位匹克员工向澎湃新闻表示,降薪并没有像管理层说的“沟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