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
作者:娄飞鹏 **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十四五”时期,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逆全球化凸显,**形势复杂严峻,我国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银行业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积极谋划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围绕坚定不移走**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银行业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行业发展稳健性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后续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银行业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提升价值创造。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GDP总量约占全球的17%,巨大的经济体量需要大规模的金融支持,需要有相应规模的金融机构与之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社会金融服务需求。从全球中长期金融发展看,银行业资产规模呈现随经济总量增加而增加的态势。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20年底的312.67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7月的459.04万亿元,稳居全球**位。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业及时告别单纯追求资产和负债规模高速增长的做法,转向更加注重资本回报、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轻资本、弱周期的中间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2020年底至2025年6月,我国银行业净息差从2.1%降至1.42%,下降0.68个百分点,同期银行业总资产收益率ROA从0.77%降至0.63%,下降0.1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低于净息差,加上同期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1.04%升至25.75%,上升4.71个百分点,这些为银行业稳定收入利润,稳定行业发展并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银行业总体实力增强的同时探索差异化经营。我国银行业大不仅表现为资产规模大,还体现为机构数量丰富,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按照**资本排名,2025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中有6家是中资银行。2024年12月底,我国银行业法人机构数量为4295家。总体实力较强、数量众多的银行机构围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积极探索差异化经营,基本形成特色化经营格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效互补。大型商业银行定位于综合化、**化,充分发挥“头雁”作用,聚焦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领域,围绕广大居民和企业需求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基于在特定领域的优势,如零售金融、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特色化经营特点突出。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坚守“服务本地、服务小微、服务三农”的定位,金融服务深度下沉,做深做透区域市场。
再次,银行业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围绕高质量金融开放,银行业开放取得系统性进展,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开放格局下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步增强。2023年底,共有来自52个**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为888家,其中包括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覆盖27个省级行政区。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围绕更好参与全球金融竞争,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满足居民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等积极开展**化经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情况下,银行业通过集中整治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推进城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等,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确保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银行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银行业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功能性作用,积极为经济社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规模保持较高增长速度,较好满足经济社会融资需求。从总量看,**保持较快增长,加大**投放态势明显。金融机构本外币**余额从2020年底的178.4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的273.02万亿元。以2019年**投放为基准粗略估算,2020-2022年疫情期间年均多投放**超10万亿元。从价格看,**利率下降明显,有效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金融机构人民币**加权平均利率从2020年12月的5.03%下降至2025年6月的3.29%。据测算,2021-2024年银行业通过**利率等方式向实体经济让利总规模超5万亿元。从结构看,**结构优化,**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增速较快。“十四五”以来,科研技术**、制造业中长期**、基础设施**年均增长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6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银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效双升的同时,银行业自身转型发展加快推进,行业运行总体稳健,不良**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均处于“健康区间”,后续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展望“十五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纵深推进,我国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银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将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重大战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前瞻性,为经济社会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好服务**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