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公募基金精准破局多元诉求生动践行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吴琦

  **证监会官网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突破300只,养老第三支柱产品规模持续扩容。个人养老金制度自启动至今,即将迎来三周年节点,目前这一业务正加速实现质的蜕变。

  作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等养老金投资管理的核心力量,公募基金始终积极投身我国养老金融的制度构建与投资运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养老金融的发展,既是关乎**战略布局与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也是与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度绑定、相辅相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公募基金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养老金融的能力、更**地助力居民养老投资,也成为其践行使命、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

  走向成熟个人养老金深刻蜕变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率先启动,这一养老第三支柱的里程碑事件至今即将届满三周年。

  近三年来,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核心构成,个人养老金业务实现了从起步到成熟的深刻蜕变,而公募基金作为核心投资载体,正以规模与业绩的双重突破诠释其关键价值。

  产品供给的持续扩容,成为重要标志之一。10月17日,**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一期《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数量已经扩容至302只,**突破300关口。

  规模的迅速增长,则印证了市场认可度的提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场290余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合计规模超过120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5.72%。其中,有29只产品规模超亿元,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联接Y、建信优享进取养老目标五年持有Y、兴全安泰积极养老目标五年Y、工银养老2050五年持有Y等产品的规模则在今年上半年增逾1亿元。

  业绩的强劲反弹,更夯实了养老投资的长期价值。截至10月17日,**场**1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年内业绩告负,**产品的年内平均回报达15.13%。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Y、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Y等8只产品的年内回报则超过了40%。

  近年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范围**推开,叠加领取条件不断丰富等政策红利释放,公募基金正以多元的产品矩阵、稳健的业绩表现,为第三支柱建设注入持续动力,推动养老金融向更普惠、更专业的方向迈进。

  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李文良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各方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广泛宣传,各销售渠道和投资管理机构也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积极推广提供了**保障。自运行以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参与人数较多,成为**支柱、第二支柱之外的重要补充,进一步夯实了全社会的养老金储备。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特别强调,积极推动基金公司着力提高对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研究创设更加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基金产品。这一导向,也为公募基金参与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指明了核心方向。当前,公募基金正加速落实这一要求,一方面持续加大个人养老产品的布局力度,另一方面则聚焦养老投资的长期属性,积极开发风格稳定、策略清晰的养老目标基金。

  协同发展共建全生态服务圈

  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初步构建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支柱,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以个人商业养老金为第三支柱的养老金融体系。

  公募基金作为社保、年金等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积极参与了我国养老金融的制度建设和投资管理。Wind数据显示,21家拥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机构中,有14家机构为公募机构;22家拥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投管**的机构中,有11家为公募机构;18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中,有16家为公募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有10家公募基金公司同时具备上述三类管理资质,分别是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海富通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保障面临巨大挑战。比如,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发展仍面临制度之间存在割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账户尚未**打通、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激励作用尚不显著等诸多挑战,急需突破发展瓶颈。如何推动个人养老金与其他养老制度的协同融合,形成整体合力?如何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均衡的养老保障环境?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站在当下时点考虑,公募基金要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服务,解决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瓶颈,坚持以自身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已是迫在眉睫。

  北京一位学者建议,通过制度创新,在产品端形成“安全、稳健、适配”的体系,让养老金投资真正符合“长期持有、稳定增值”的特点。

  中欧基金认为,公募基金已成为养老金融的中坚力量,应力争提升长期投资业绩回报,共同培育“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要使生态协同更**化,不断拓展合作边界,扩充养老业务合作伙伴数量,创新合作模式,从产品营销合作至内容共创、服务联通、业务推动场景共建等方面,推动养老服务从“单一机构供给”迈向“全生态协同共建”。

  南方基金已将养老金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发展,形成了覆盖一二三支柱的**养老资产管理体系。该公司坚定打造养老金融战略高地,主动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要求,以各类养老客户为**,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强化风险控制,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三支柱发展并举,丰富了各类养老产品策略,为客户提供“产品 账户 陪伴”三位一体的综合**,积极服务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承担起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实现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的使命任务。

  招商基金表示,公募基金在养老金投资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通过养老金整体业务视角切入客户的养老需求,为客户真正提供一揽子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期待初步构建覆盖**、特色鲜明、专业深度的多元养老金融业务体系。在具体操作上,该公司从投研端进一步夯实养老金投资管理实力,加大公司投研平台对养老金投资的资源投入,同时基于养老金投资管理特性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领域深入研究,构建专属体系。目前,招商基金从客户服务端进一步打通三个支柱客户服务,为客户提供覆盖多支柱的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服务,同时加强了养老金融市场和客户研究,不断提升养老金融客户体验。

  科技赋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应用,在推动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向数智化方向加速演进,赋能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目前,不少基金公司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了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以及触达范围扩大。

  中欧基金表示,将以工业化的投研体系,形成更精细化的专业分工、更标准化和**化的流程协作,提升养老产品的盈利体验,帮助客户更好实现养老储备。同时,从智慧问答、账户开户到资产配置实现,以AI科技赋能服务,形成更**的回应速度、更精准的需求匹配,让养老服务从“人工驱动”向“数智化主动服务”升级。

  博时基金认为,在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场景下,公募基金可以借助智能投资顾问服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职业背景、年龄层段的人群的风险偏好、养老需求等进行测算与分析,设计出风险资产下滑曲线,使得各类资产配置比例更适合不同人群的风险承受能力。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表示,通过数字化工具与养老目标基金深度融合,来构建全周期养老解决方案;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整权益与固收资产比例,适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风险偏好。同时,依托数智化投研平台,利用AI和大数据优化投资策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多元投教弥合投资者认知差距

  从近年实践来看,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市场表现尚未**契合社会预期。华南一位基金评价人士认为,这其中的核心症结,在于产品管理策略、投资者教育水平与投顾服务三者之间的适配性不足,未能形成协同发力的闭环。

  针对这一问题,公募行业正从产品设计与投教服务两端同步破局。

  在产品端,招商基金提出,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投资需避免生搬硬套海外经验,要充分贴合当前**投资者教育水平,让策略更匹配市场发展阶段与投资者实际需求;在服务端,更需要**场参与主体立足客户利益,升级服务模式、提升投教水平,**实现合适的投资者与合适风险偏好产品的精准对接。

  中欧基金认为,围绕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人群的中长期资金投资需求,公募基金应当丰富产品工具供给,不断丰富养老目标基金的产品谱系,加强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养老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养老投教实践,以常态化、场景化服务唤醒投资者长期养老规划意识。

  博时基金聚焦“生态化”建设,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陪伴服务、打通投顾业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的“博时养老生态圈”;通过联合机构编撰《**养老金投资者获得感洞察报告》,进一步夯实养老投教的专业基础,提升大众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与认可。

  中欧基金则打造常态化投教网络,依托百万级粉丝自媒体矩阵开设养老内容专栏,结合线下主题活动,实现“线上渗透 线下触达”的双重覆盖,推动养老投资知识从“阶段性传播”转向“日常化浸润”。同时,通过“5·25养老投资日”“养个习惯到老”等特色活动,搭配“个人养老金投资规划地图”等实用工具,帮助投资者清晰掌握开户、入金、首投、投后陪伴全流程,真正实现“投资更好的养老生活”。

  鹏华基金则侧重“场景化”渗透,积极响应“基金行业话养老”专项投教活动,以“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覆盖高校、社区、企业等多元场景,联动多方力量推出创新举措,针对不同人群精准传递养老投教知识,助力投资者树立正确的养老投资理念。

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