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上海前三季度GDP增速5.5%,超预期背后有三个关键词

  10月22日,上海公布2025年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上海市GDP同比增长5.5%,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跑赢**水平。

  通览上海前三季度各项数据,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展现韧性。前三季度****生产总值(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上海高出**0.3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也是上海**在前三季度突破4万亿元。多名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的经济专家与企业代表认为,上海在经济总量进入5万亿元发展新阶段后,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有逆势增长之势,展现出结构调整、发展转型中带来的强大动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经济运行表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动能“新”

  多位专家认为,上海经济运行表现的一大亮点是“新动能”持续增强。

  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增长8.5%,其中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2.8%、11.3%、3.6%,好于**规上工业总体表现,呈现新动能**增长的态势。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新动能的加速成长。事实上,三大先导产业的突出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是多年来提前布局、久久为功、厚积薄发的结果。“回望整个‘十四五’期间,上海持续加力布局三大先导产业,目前来看,新动能已经出现了成势的意味。”

  她认为,在上海的高质量发展中,产业转型的**就是三大先导产业的壮大和以此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在事关未来发展的新赛道上,上海始终跑在最前列,这是发展进程中一个显著特点。

  人工智能近年来热度很高。上海从2018年就举办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2023年下半年,上海建成****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点燃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到了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加速打造全球AI高地。

  通用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稀宇极智(MiniMax成立迄今三年多,其已自研文本、音频、图像、视频和音乐在内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模型能力均位居世界前列。其AI原生应用,已累计服务超过200个**及地区的逾1.57亿名个人用户,以及5万多名企业客户。

  “上海把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发展,针对算力、场景、数据、人才等行业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举措。MiniMax扎根上海,我们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海的大力支持与**的营商环境。”MiniMax稀宇极智副总裁严奕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新兴产业发展势头都很足。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大盘“稳”

  “前三季度的总体经济表现,我**的感受是大盘非常稳健,韧性很足。”马海倩说。

  三季度经济大盘中,上海多数指标边际回升。第三季度,工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业等等,多数行业指标较上半年边际改善。

  专家认为,上海保持着健康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多向发力。科创、金融、贸易、制造、航运,上海没有依靠单一支柱,而是“多条腿走路”,在大变局下保持韧性和活力。

  前三季度,上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从行业产值完成情况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5.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1%。

  前三季度,上海金融市场保持活跃,**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前三季度,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上海外贸韧性凸显,呈现“阶梯向上”走势。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由开局落后**转为反超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1.3%,增速比**高4.2个百分点;进口1.86万亿元,增长1.1%,比**高1.3个百分点。

  马海倩认为,上海经济大盘顶住压力、稳中有进,背后是城市综合优势的体现。近年来上海深入推进“五个**”建设,带来非常强劲的发展后劲和效应,在进出口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等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而且结构也在优化调整,新的增长市场不断出现。总体而言,上海经济“稳”的格局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积蓄增势。

  信心“强”

  前三季度,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2.7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从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中,体育和娱乐用品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7%、22.1%、28.2%。

  马海倩分析,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5年以来上海文旅商体展联动集聚新流量,无论是持续发放消费券,还是频频冲上热搜的演唱会,都在提振消费信心。通过“上海之夏”**消费季、上海旅游节等活动,境内外游客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上海旅游入境人数636.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更加丰富。在专家看来,目前,居民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为主,转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医疗、教育、养老、文旅、体育、会展等中高端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马海倩强调,当前民营经济的信心很足,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的强大活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实有的民营经营主体达到320万户,占**经营主体比重超过90%,民营经济贡献的税收占**的比重接近40%。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是**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到2025年上半年,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上海市的比重已达到了38.1%,同比增长23.6%。企业出口的产品,已从以往的劳动力产品,逐步转为技术力产品。

  艾力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创新药企。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海优越的创新生态中,艾力斯近年来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艾弗沙®)上市后快速放量,与美国企业签订海外**授权协议,涵盖除**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之外的全球市场。如今,借助上海的发展优势,艾力斯已成为**本土创新药企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上海对市场主体关注度不断提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认同,让市场活起来,这对增长后劲是非常有利的。”马海倩说。

  看向2025年全年,马海倩认为,当前外部环境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上海经济发展处在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接下来要继续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做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工作,奋力一跳,加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