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智能门锁误识、锁定失效等问题频发引担忧
近日,一则“陌生男子未录入指纹却多次解锁智能门锁闯入”的网友爆料引发广泛关注。10月24日,发帖人北京的林女士(化姓告诉记者,事发当天家中无人时,一名陌生男子竟4次通过指纹精准匹配其录入的指纹成功解锁入户。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智能门锁在消费市场普及,相关安全隐患与质量投诉也呈逐年攀升态势,指纹/面部识别误判、门锁自动解锁、锁定功能失效等问题频发。
蹊跷事件:精准匹配,陌生人用指纹4次解锁家里大门
“真的不敢信,这种魔幻事件,居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林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10月19日,当时家里没人,翻看手机提示栏夹杂一条门铃语音呼叫提示,结果查看视频监控时,发现有一名陌生男子在家门前对着智能门锁乱按指纹时,门居然开了!随后林女士查看监控记录发现该男子前一天夜里、当天凌晨、当天上午,一共4次用其指纹精准匹配上林女士录入的左手中指的指纹打开了门。
林女士告诉记者,从监控画面上看,该男子当时神志不清、衣冠不整,随身携带打火机和香烟,虽未实施**行为,但在屋内抽烟,并将沙发和床垫尿湿。事发后她**时间报警,警方已做笔录。
林女士介绍,涉事防盗门与智能门锁是配套购买的,购买时间距今不到一年半,具备指纹、密码、NFC卡和机械钥匙四种解锁方式,带有摄像头,但不具备面部识别开锁功能。事发前门锁的指纹识别也有出现异常,“我用自己的指纹经常出现三次以上识别失败,然后被锁死。”她表示,门锁采用充电式,事发前未进行过维修或升级。
事发后,林女士联系了售卖门店,店主为其更换了新锁。林女士对门店处理态度无异议,但让她不解的是,自己家的智能门锁明明有“三次指纹错误锁定”的功能,但事发时,**没有触发锁定提示,“如果不是指纹识别错误导致的这些问题,陌生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我家、造成财产损失。”
10月24日,记者致电涉事品牌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遇到此类情况,需要顾客联系购买门锁的经销商进行售后。据林女士透露,目前该品牌经销商已主动与她取得联系,并对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补偿。不过,对于涉事门锁为何出现指纹误识、安全锁定功能失效等问题,品牌方尚未给出明确解释。
市场调查:智能门锁种类丰富 消费者更看重安全性
记者昨天走访南京部分智能门锁店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门锁种类丰富,按解锁方式可分为多个类别,不同产品在功能、价格和适用场景上差异明显。
从核心解锁技术来看,智能门锁主流产品主要包括指纹识别锁、指静脉识别锁和人脸识别锁三大类。指纹识别锁是目前最普及的类型,通过采集手指纹路特征进行身份验证,价格相对亲民。指静脉识别锁一般指通过识别手指静脉血管分布特征解锁,不受指纹磨损、潮湿等影响,常与指纹识别功能搭配使用。目前也出现了掌静脉识别锁,即采集手掌内部的静脉图像,商家称掌静脉识别相对于指静脉识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为手掌内部的静脉血管结构比手指内部的静脉血管结构更为复杂,难以**或模仿。人脸识别锁近年来需求激增,通过摄像头采集面部特征解锁,部分产品支持3D立体识别,有型号还具备广角度拍摄功能。
按功能配置划分,智能门锁可分为基础款和多功能款。基础款主要具备解锁功能,价格较低,单独购买约千元以内;多功能款则集成了可视对讲、实时监控、智能报警、远程开锁等功能,部分产品支持手机APP联动,可实现远程视频通话、异常抓拍、开锁记录查询等,还具备“哨兵模式”,能24小时监控门外情况。
市场销售人员表示,目前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多功能智能门锁,特别是带实时监控和远程对讲功能的产品。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选购智能门锁时将安全性置于首要考量,核心需求包括:“可以智能监控门口滞留人员,**有视频留存,还有人脸和指纹识别的精准度。”
指纹和面部误识、锁定失效等问题引担忧
近年来,智能门锁在消费市场加速普及,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同时,相关安全风险与质量投诉也呈逐年攀升态势。指纹识别误判、门锁自动解锁等安全隐患问题频发,不仅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更对消费者的居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近三个月内关于智能门锁的投诉量已超400条,投诉焦点集中于产品质量缺陷、保价政策执行不到位、货不对板、售后服务滞后等问题,涉事品牌中不乏行业头部企业。
指纹、面部识别准确率是最突出的问题。除了林女士遭遇的陌生人指纹误识闯入事件外,也有消费者反映智能门锁常出现“认不出主人、却能识别陌生人”的情况。本报此前就报道过此类事件:有网友发帖称家里的小米智能门锁被外卖员用人脸识别打开。该款门锁售卖详情页面主打的就是3D结构光人脸——“不可见光斑投射人脸区域,抓取面部细节特征,精细绘制独一无二的人脸面谱,经深度运算匹配验证,走到门前无需接触,刷脸即可自动开锁。”
其次自动锁定功能失效也成为安全漏洞。多数智能门锁商家在推介产品时宣称,旗下产品具备“多次解锁失败后自动锁定”功能——通常连续输错密码或指纹识别失败3—5次后,门锁将自动锁定数分钟,其间无法进行操作。然而,多位消费者反馈,部分智能门锁实际使用中与商家宣传存在差距:即便连续输错密码或指纹识别失败,设备仅弹出短暂提示却未执行锁定程序,同时也未向绑定的手机APP发送相应报警信息,安全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隐私泄露风险也逐渐显现。带有摄像头和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门锁,若数据加密不到位,可能导致用户面部信息、开门记录等隐私数据被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