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看外贸结构之变
珠江潮涌,客商如织。10月15日,**38届**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展。尽管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本届广交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与活力,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约3600家企业**亮相。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王志华表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标志,这些年来广交会持续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外贸新动能注入强劲动力。
向新而行
本届广交会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好物”成为**主角。企业不再是仅比拼价格,而是更热衷于展示其研发实力与技术优势。
佛山市格林盈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欣宗说,公司研发全新一代的灭蚊器和传统的光诱产品存在很大区别,该产品的主要原理是仿生呼吸,其科学依据在于蚊子主要依靠感知呼吸来定位人类,产品旨在模拟人体的呼吸模式。他表示,该产品所采用的仿生呼吸技术,在行业内处于**地位。
在品牌展区,新宝电器海外营销管理部经理麦楚琦称,高透球冰制冰机产品应用了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精准满足了威士忌爱好者对冰块不仅要求球形,更追求高透明度与美观的消费需求。
山东滕州市三合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参加了50多届广交会。公司业务经理杨家庚介绍,本次展会公司带来的**产品——多功能钻铣一体机DM-32A,以其“小巧机身、大容量加工能力”的特点,吸引了众多来自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关注。
当产品的功能性得到满足后,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答案清晰地指向了产品的“**印象”。
工业设计已成为产品增值的重要引擎。在家用电器展区,充满东方美学元素的榨汁机、融合**潮流与实用功能的取暖器、采用环保材料且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大量采购商驻足问价。设计,正让“**制造”摆脱旧有刻板印象,以更具文化内涵和时尚感的形象走向世界。
宁波瑞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区经理熊云表示,公司生产的超静音壁炉取暖器采用木纹水转印的制作工艺,其特别的外观设计受到用户的喜爱,取暖器运行时分贝在35左右,目前在本届广交会上的成交额已突破100万美元。
广交会不仅是实体产品的展示窗口,更是服务创新的平台。自2021年广交会开启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以来,历经数届的探索与打磨,这一模式已日趋成熟,供采对接更加精准。不少参展商通过线上平台提前发布新品、预约洽谈,显著提升了成交效率。
广东柔乐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秀秀介绍,公司提前向老客户发送线上邀约,请他们亲临展位观看新品,在广交会开幕首日就接到了5笔返单。
作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广交会也助力企业打开新市场。本届广交会新增巴西对外贸易商会联合会、荷中商务理事会等18家全球合作伙伴,总数达227家,覆盖110个**和地区。
发生在品牌展区的“新”故事,如同涓滴溪流,共同勾勒出本届广交会“向新而行”的生动图景。**外贸企业正主动跳出低水平竞争的“红海”,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设计赋能与模式升级,实现从“拼价格”到“拼价值”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向上攀升。
向智而强
广交会是**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观察**工业制造水平的窗口。本届广交会上,智能化浪潮席卷各个展区,从“聪明的”消费产品到“强大的”工业母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显著。
服务机器人展区是广交会的热门展区之一。本届广交会上的服务机器人,普遍展现出由多项前沿技术融合驱动下的“交互升维”,正从执行单一指令的“功能机”,进化为能感知、能理解、能决策的“智能体”。
越疆科技的筋膜按摩机器人吸引众多采购商驻足体验。该公司品牌经理李嘉贤介绍,产品通过多功能力控按摩头,与AI大模型结合,实现动态人机协作、自主学习进化等功能,能实时感知人体状态,精准识别穴位。
“我刚刚试用了这个了不起的设备,我特别喜欢它,因为它让走路和爬山都变得如此轻松。”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艾丽娜说。
艾丽娜在现场试用的产品名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林超介绍,这款产品主要用途是登山助行,它能够帮助人节省30%的体能消耗。
机器人动作流畅精准的背后是运动规划、力控感知与AI视觉算法的深度融合,服务机器人正从“移动平台”向具备灵巧操作能力的“智能体”演进,为其进入更复杂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场景打开了大门。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展区堪称“硬核科技”的秀场。这里展示的不是**消费品,而是制造消费品的“母机”和“大脑”。参展商提供的已不仅是硬件设备,更是搭载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孪生”系统。客户购买设备,即可获得一个可以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和远程优化的“数字资产”。
沧州中拓冷弯成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连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卖的不是一台孤立的机器,而是要从卖设备到卖服务,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以‘跨境电商集采** 数字赋能服务’为核心,构建冷弯设备跨境出海的全生态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价值。”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出口产品向新向优,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较好增势,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超六成。其中,出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保持较高增速。
向绿而兴
在本届广交会上,“绿色”无疑是**共识的潮流,它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环保产品展区,而是随处可见地出现在各品类之中。绿色、低碳、循环已从一个可选的“加分项”,演变为进入**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赛”。
终端产品的**“绿色化”令人印象深刻。走进家电展区,很多家电都贴有醒目的能效标识。照明展区,LED技术已成为**主流,而智能照明系统则通过“按需照明”,进一步优化了节能效果。
“这款自清洁太阳能路灯,能在多尘地区自动除尘,发电效率提升30%以上!”山东烟台旭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正向一位中东采购商介绍产品。
该公司外贸经理初海蛟介绍,公司的太阳能板采用弱光发电,哪怕在连续阴雨天气下,灯具也可以正常使用,产品很受东南亚**客户的欢迎。另外,针对中东**的风沙问题,公司还设计了太阳能板自动清洁系统,通过这项专利技术能够及时清理风沙,避免在使用几个月后就出现效率下降、发电不足的情况。
“向绿而兴”的理念正从终端产品延伸至整个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系统性展示其绿色成果,涵盖清洁能源驱动的“绿色工厂”、通过工艺减碳的“绿色生产”,以及构建回收体系的“绿色物流”。参展企业认识到,单一产品的环保优势有限,唯有建立从原料采购到报废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才能构筑持续竞争力。
据悉,本届广交会共吸引新能源参展企业305家,较上一届增加3%,参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各类企业在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正在进行的**38届广交会,从“新”“智”“绿”三个维度,映照出**外贸的结构性优化。这三重动力相互交织,共同锻造出以“新质生产力”为特征的竞争力——它体现在更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型产品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成为**外贸稳健前行的坚实底气。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