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好房子”国家标准来了 加快提升住宅品质成市场共识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大家都希望住上“好房子”,建设“好房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住房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居住需要,加快建设“好房子”。

  什么样的房子是“好房子”?“好房子”应该具有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特征。

  建设“好房子”,要立标准。标准水平决定了房屋品质。住房和城乡**部长倪虹介绍,他们调研时了解到,大家对住房的几个“度”特别关注,高度、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希望住的房子层高能高一点,通风、采光能好一些,密闭性、隔声性能强一些,室内空气洁净、温度适宜,既不干燥、也不湿冷。

  他透露,根据居民对住房的期盼,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将推动和指引住宅品质提升,城镇住宅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必须严格执行。《住宅项目规范》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规定了住宅项目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将**支撑城镇住宅项目高质量发展。

  相比现行标准,此次《住宅项目规范》对很多指标都有提升。比如,提升了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和卧室起居室的净高。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由“宜为2.8米”提升为“不低于3米”。提高了住宅建筑设置电梯的要求,将“7层及以上须设置电梯”提升为“**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此外,还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卧室、起居室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指标从不应大于75分贝优化为不应大于65分贝。《住宅项目规范》还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提高无障碍要求和适老化水平,提升住宅安全性。

  建设“好房子”,要强科技。倪虹表示,“好房子”离不开新科技,“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一方面,住房和城乡**以及各地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着力解决房子隔声性能不好、渗漏、开裂、反味等问题。另一方面,将积极推动全屋智能。住在“好房子”里,灯光可以自动感应,窗帘可以语音控制,温度湿度可以智能调节,人的健康可以实时监测……

  建设“好房子”,还要抓项目。不同面积、不同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有关部门将举办**“好房子”设计大赛,引导设计师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精心设计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让房子的每一平方米都物尽其用、物有所值。此外,还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加快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

  “好房子”不仅要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服务。对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而言,建设“好房子”将是产业转型发展新赛道,以后的竞争拼的是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谁能抓住这次转型机会,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有发展、有更好的未来。

  建设“好房子”,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自觉选择。**建筑集团近日发布了“好房子”营造体系,总结形成了“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居民居住需求框架。“六不”是指不漏、不臭、不吵、不霉、不堵、不裂;“六防”是指防灾、防盗、防火、防电、防摔、防撞;“三省”是省心、省钱、省地;“三要”是要实用、要健康、要关怀。在细致了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好集成、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六好”为手段来营造“好房子”的系统方法,为“好房子”全寿命周期建设服务提出了办法,为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建设“好房子”提出了可行路径。

  建设“好房子”应该是全方位的。建设“好房子”,不仅给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供了广阔应用空间,还能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倪虹表示,保障房要建成“好房子”,政府的民生工程**要带头。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种方式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