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秋季发布:iPhone 17系列价格全面上涨,消费者需为关税买单
苹果公司将在今年秋季推出iPhone 17系列,并大幅提升各型号的售价。这可能会让许多消费者感到不满。
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宣布涨价原因,但背后的主要推手是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关税问题,而非设备显著的功能升级。
新一代iPhone预计会有部分微小的设计调整,但真正的焦点在于苹果如何在关税压力下维持利润。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应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方法是将额外的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公开承认。
由于特朗普对**商品实施了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智能手机行业未能幸免。尽管其他类别的关税暂时被搁置,但这一特定关税仍然生效,而大多数iPhone在**制造,因此直接受到影响。
苹果通过涨价应对关税挑战
特朗普政府虽然对智能手机实行了部分关税减免,但与芬太尼相关的关税依然存在,这对依赖**生产线的苹果造成了重大打击。
如今,苹果陷入两难境地:既不能承担关税成本,又无法公开说明涨价的真实原因。
此前有报道称,亚马逊曾考虑告知客户关税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但白宫迅速施压令其撤回声明。苹果CEO蒂姆·库克显然从中吸取教训,选择保持沉默。
苹果采取了惯用策略:以更高的价格包装“更好的功能”。但事实上,即使是库克本人也未必清楚这些新功能的具体内容。
例如,iPhone 16 Plus目前在美国的起售价为899美元,基础款iPhone 16的价格为799美元,而iPhone 16 Pro Max的起售价则高达1,199美元。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秋季发布的新机型价格将进一步攀升。
印度产能提升,但**仍占主导地位
为了保护供应链,蒂姆·库克开始将部分iPhone生产转移至印度市场。他甚至在今年三月提前储备库存,试图规避关税冲击。库克透露,4月至6月期间运往美国的大部分iPhone已实现印度制造。然而,这一举措仍处于初级阶段。
高端机型(如Pro和Pro Max)依然依赖**制造。印度工厂尚未具备大规模生产高性能手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大容量电池和先进相机系统方面。库克虽可转移部分生产,但无法**摆脱对**供应链的依赖。
数据显示,去年苹果在美国售出了约6500万部iPhone,其中3600万至3900万部为Pro Max机型。苹果内部团队深知,仅靠印度制造业短期内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
与此同时,苹果也无法通过削减供应商成本来平衡支出。因此,摆在苹果面前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牺牲利润率,要么提高价格。显然,苹果选择了后者。
长期来看,苹果计划将部分iPhone生产迁回美国,但这需要数年时间。目前,库克正在加速推进印度制造计划。行业分析人士预测,未来印度和越南的关税优势将超过**,这也是苹果为何倾向于这两个**的原因。
去年,印度承接了全球13%至14%的iPhone出货量。今年,这一比例预计将翻倍。然而,即便如此,仍不足以满足美国和印度市场的双重需求。
Jefferies分析师指出,在两年内让印度生产高达4000万台高端iPhone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考虑到两国市场的需求。尽管这一目标理论上可行,但在短时间内实现几乎不可能。
钥匙差线帮助加密品牌快速突破并占领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