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多措并举保障夏粮市场购销活跃、节粮减损 绿色科技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7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夏粮收购已进入高峰,截至目前累计收购夏粮超5000万吨。今年夏粮收购呈现哪些新特点?市场价格怎么样?部分主产区“高温叠加降雨”影响有多大?来看记者的调研。

  今年我国在小麦主产区继续实行**收购价政策,目前,河南、安徽、河北三省先后启动小麦**收购价执行预案,托市收购小麦180万吨左右,有效满足农民售粮需求。中储粮集团在河南省17个地市分8批展开小麦**收购价收购,176个收购库点、300条作业线同时收购。在安徽合肥、淮南、阜阳、滁州等14家直属库,中储粮集团启动53个**收购价收购库点。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范围的扩大,**小麦价格的底部支撑更加牢固,市场购销活跃。

  为了解决夏粮抢收后的储、运、销等实际问题,**供销粮油公司先后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启动收购和转运。到目前启用12个码头和物流基地,共计13个库点敞开收粮,并开展烘干、加工等产后服务。另外,各地省级粮食储备库和地方储备收储企业也同步加快收储进度。

  各地各部门优化服务 助力节粮减损

  夏粮收购正值暑期,高温叠加大雨等强对流天气,各地各部门优化服务,“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作战,助力节粮减损。

  连续几天高温,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室外温度接连创出新高。作为中原地区重要铁路货运交通枢纽,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列载有粮食、化肥、种子等**物资的列车从这里开出。

  面对夏季天气复杂多变、散粮装运易损耗等问题,国铁郑州局精心制定“一箱到底”全程物流方案,大力推广散粮入箱运输,**程度**运输损耗,为夏粮运输提供“门到门”的优质服务。

  在安徽产粮食大县临泉,这家粮食专业合作社今年在当地邮储部门支持下,新建了智能烘干塔和加工车间。虽然现在还是梅雨季,但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每天合作社烘干的粮食有上百吨。经过烘干后的小麦水分保持在12.5%—14.5%之间,有效**粮食霉变、减少损耗。

  当前夏粮收购正值暑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结合天气变化,优化产后烘干、节粮减损等五项为农服务,推进收购、加工、转运等产后全链条协同,确保种粮农民卖上“明白粮”“放心粮”。

  百项“绿色储粮应用”守护大国粮仓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管好粮食,确保粮食安全储存且“常储常新”?**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从今年起加快构建“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力争三年内建成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库点。

  粮食进仓的大忙时节,一**“绿色储粮”技术也在各地“焕新登场”。记者在广东储备粮东莞直属库看到,由**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工程研究**等主推的多项“绿色储粮”技术集中亮相。

  小展台上也能看到科技的大进步,桌上摆的这套模型名为轮式吸粮机,有点像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吸尘器。只不过运用在现代化粮仓中,它的作用和功能却远远不止于此。

  记者注意到,这个轮式吸粮机由驱动、清理、分离等多系统组成,至少四种粮食机械装备协同完成作业,包括伸缩机、输送机、鼓风机、补仓机等等,多机联动但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作。

  多项“绿色储粮”技术的集成应用正是本次活动的宗旨,用科技赋能来提升粮食在存储环节的“减损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的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研究所所长张忠杰称:“在绿色储粮技术装备方面,我们**有多项的单项**,形成1 1大于2的耦合效应,更好地服务粮食产后减损。”

  在**财政的支持下,**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将会同粮食有关科研单位、储备企业,在三年内建成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库点,主要围绕仓房性能提升、**环保进出仓、智能监测预警、绿色综合治理、效能科学评价五大核心领域展开,通过构建“五位一体”技术体系推动节粮减损和粮食仓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