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暴增近两倍,东阳光交出历史最强业绩答卷
2025年7月10日晚间,东阳光(股票代码:600673.SH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5.83亿元至6.63亿元,同比增长157.48%—192.81%。这一业绩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体现了东阳光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强劲竞争力。本次业绩大增,主要得益于两大板块的强劲表现:一是化工制冷剂和电子元器件等传统优势板块的持续发力,其中化工制冷剂贡献本次业绩大增的利润基石;二是液冷业务和智能机器人业务等战略转型板块的快速崛起,并产生业绩。
化工制冷剂:配额驱动下的“再定价”逻辑
在环保政策收紧与消费需求反弹的双重驱动下,东阳光制冷剂业务迎来历史性增长窗口,成为上半年业绩飙升的核心引擎。这一爆发并非偶然,而是行业变革、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多重因素交织的成果。
生产配额制的**落地,**重塑了制冷剂行业的供给格局,第三代制冷剂(HFCs在第二代加速淘汰、第四代尚未普及的窗口期,成为市场**主力。随着第三代制冷剂(HFCs进入配额管控时代,市场供给从无序扩张转向刚性约束,行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东阳光2025年获得的三代制冷剂配额约约6万吨,配额情况位居****梯队。作为华南地区**拥有完整氯氟化工产业链的生产企业,东阳光的配额优势直接转化为定价权。
此外,需求侧方面,** "以旧换新" 政策发力、极端高温天气的持续发酵为制冷剂需求注入强劲动力。三重因素的叠加效应,使制冷剂业务成为东阳光本轮业绩周期里**爆发力的利润增长点。当行业从产能竞赛转向配额争夺,公司通过政策解读前瞻、产能调配灵活与市场响应速度的综合优势,将外部机遇转化为业绩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东阳光已着手第四代制冷剂产品布局。通过一代主导、一代储备的完整技术梯队,既抓住当下配额红利,又为未来十年的产业迭代埋下伏笔,展现出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
电子元器件:全产业链布局下的规模效应
电子元器件业务同样是东阳光业绩支撑的重要板块。通过构建涵盖 “电子光箔 - 腐蚀箔、积层箔-化成箔-铝电解电容器”一体化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实现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覆盖。随着数据**与储能行业对于电子元器件需求的持续提升,公司积层箔与化成箔产能稳步释放,规模效应渐显,成本结构进一步改善。
积层箔作为公司与日本东洋铝业共同研发的新一代电极箔产品,具有高比容、体积小、环保等突出优势,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公司乌兰察布积层箔生产线已于2024年8月顺利投产,根据2024年报数据,已与超过50家目标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送样规格超过200个,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引擎。同时,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铝电解电容器和积层箔电容器,目标客户已突破100家,送样规格累积超过280个,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一方面,东阳光将持续聚焦消费电子、光伏储能、工控变频、数据**和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积极拓展新客户资源;另一方面,针对积层箔产品,实施差异化推广策略,**开发新客户群体,并深入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液冷科技:重构AI基础设施的差异化破局
当 AI 算力需求以指数级增长时,传统风冷技术已成为数据**效率提升的瓶颈,液冷散热技术因其**、节能的特点,成为解决数据**散热问题的主流发展方向。作为华南地区**拥有完整氯氟化工产业链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氟化冷却液核心配方,在热传导效率与材料稳定性上达到****水平,多年的技术基因成为切入液冷赛道的天然优势。依托全产业链"材料-部件-方案" 三位一体布局,实现从基础化工原料到冷板精密加工的垂直整合,冷板式液冷方案的散热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20%,为业务快速起量奠定坚实基础。
过去一年,东阳光通过精准资本运作构建液冷生态闭环。先是与中际旭创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双方在光模块与液冷材料领域的优势,形成“芯片-模块-整机”的散热解决方案能力,力争智算**散热标准制定权。随后参股双相浸没液冷技术企业芯寒科技,补足浸没式液冷技术布局,使公司成为行业少数具备全类型液冷方案输出能力的企业。2025年6月投资**VCSEL芯片头部企业纵慧芯光则是又一关键落子,通过光芯片与液冷技术的协同研发,解决数据**“高速传输 **散热”的复合需求。资本运作环环相扣,从方案整合到技术补全再到场景适配,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市场拓展方面,与韶关市政府的战略合作成为业务落地的重要支点。公司计划入驻华南****级数据**集群,建设液冷设备制造与超级电容研发基地,借助集群内各大头部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的集聚效应,打造液冷、超级电容和 AI 产业集群,为公司数据**领域的长远战略布局筑牢根基。
智能机器人:数据与场景驱动的商业化落地
智能机器人业务是东阳光战略转型的另一重要方向。2025年2月,在武汉市政府支持下,由公司牵头,联合智元机器人、北武院以及灵初智能,于武汉共同投资成立光谷东智,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
在东阳光看来,具身智能的商业化难题突破瓶颈,恰恰在于“**一公里”的应用场景数据支撑。光谷东智构建的“二次开发-数据采集-场景落地”闭环,充分依托东阳光集团电子新材料、氟氯化工、生物医药、大健康及康养、煤矿、锂矿等众多业务板块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丰富的行业运营经验与海量行业数据,针对东阳光集团电子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的工厂开发智能巡检与重复作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针对氟氯化工、矿区等危险作业场景开发特种机器人;依托集团生物医药、大健康及康养业务的深厚积累,计划开创****人工智能养老院,并推出健康疗养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
与此同时,商业化进程同步加速。2025年3月,光谷东智已签订 7000 万元人形机器人采购协议,成为公司首批落地的人形机器人订单。对于未来目标,光谷东智表示,计划在5年内实现具身智能产品年产能超万台、数十亿元的总营收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数据采集**与创新平台逐步建成,东阳光正将产业运营经验转化为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形成场景即数据、数据即竞争力的独特路径。未来将深耕华中、辐射**,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垂直领域的智能升级推动者。
四大业务板块的强劲表现与战略突破,其核心驱动力正是东阳光始终将技术创新置于核心地位,以此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为保障这一战略的长期有效实施,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设定明确的业绩考核指标,有效激励员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构筑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在战略协同方面,近期东阳光集团旗下东阳光药正推进换股吸收合并港股上市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作为参股方,东阳光有望分享未来东阳光药上市带来的潜在价值提升,进一步优化集团资源布局。
面向未来,东阳光的战略路径清晰而坚定。公司将继续聚焦液冷科技、具身智能、电子元器件、氟化工等关键赛道,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将坚持**化视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未来,东阳光将继续发挥公司产业集群优势,深化产业链整合,向高附加值的数据**液冷热管理领域拓展,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变频储能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材料与生态,成为****的新材料科技公司。